在明朝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祖先来自中亚地区的郑和,以七下西洋的壮举,使世人记住了这位明朝人的名字。而关于郑和的身材和相貌,记载比较详细的是《古今识鉴》一书。这本书是与郑和同时代的史学家袁忠彻所著,因此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

郑和的画像

在《古今识鉴》一书中,作者袁忠彻如此记述郑和的相貌和身材:“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则是,郑和是云南人,身高七尺,腰大十围。额头、脸颊和颧骨都比较高,眉目分明,耳朵很大,牙齿像贝壳一样,行如虎步,声音非常洪亮。

而当时的七尺,换算成现在的高度大约在两米左右,但是古书中关于人物身高的描述,总有夸大的嫌疑,不过就算郑和的身高没有超过两米,但是在当时也算是非常高的了,因为如果郑和是普通人的身高,那么史学家不会对此进行重点记述的。

郑和的雕像

众所众知,古代的波斯人很多都拥有金发碧眼的相貌,但是关于郑和的相貌是否是金发碧眼,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不过郑和的身世比较特殊,他是元朝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的后代,而郑和原本姓马,其父名叫马哈只。

赛典赤·瞻思丁曾被忽必烈派往云南建立行省,并且担任了云南第一任省长,其后裔有很多至今仍生活在云南各地,郑和只是他众多后裔中的一位,当然也是最有名气的一个。

而从郑和祖先赛典赤的名字就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位汉人。赛典赤的家乡位于中亚的布哈拉城,是当地的一个没落贵族,从血统上来说,赛典赤可能是波斯人,当时则被称为回回人,云南和其他地区的许多回族,其血统也可以追溯到赛典赤。

赛典赤瞻思丁

正是因为郑和这种特殊的身世,才使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也被伊朗人视为“波斯民族的英雄”,在现在伊朗的一些学术文章中,常常称呼郑和为波斯航海家。而且一些伊朗的学者的论文中,甚至还指出郑和家族的世系可以追溯到萨曼王朝的王族。

而从赛典赤的画像也能看出,他的相貌是非常异域风情的,但是无论是史书的记载,还是雕像和一些画像中,郑和并没有遗传太多祖先的相貌,郑和的相貌和中亚人赛典赤有着很大区别。

赛典赤之墓

而郑和之所以没有遗传祖先的相貌,则可能和当时回回人与蒙古人和汉人的通婚有关,郑和的祖先赛典赤是因为蒙古西征才来到东方的,赛典赤家族受到了蒙古贵族的重用,并且经常和蒙古贵族以及元朝的汉人世家通婚。

在赛典赤的后裔中,经常可以看到蒙古人的名字,比如赛典赤有好几个后裔的名字都叫伯颜,从这一点就看出赛典赤家族和元朝蒙古人的通婚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才导致赛典赤的一些后裔出现被同化的现象。

参考资料:《《古今识鉴》》《伊朗通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