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雄才,無大略。 ——張學良(評價自己的父親)

“亂世梟雄出草莽,叱吒風雲東北王”;對於張作霖大多數朋友並不陌生,草莽出身,最後做到奉軍首領,短短數十年,讓東北成爲當時遠東最發達的地區,張作

雄姿英發的張作霖

發跡前的張作霖

張作霖祖籍山東,後遷至河北河間府,趕上清末戰火紛紛,不得不北上闖起了關東。到了張作霖父親張有財這一輩,生活還是十分拮据,喫了上頓沒下頓。之後張有才夫婦又生下了三個兒子,張作霖是兄弟三人中年齡最小的,深受母親的喜愛,按照當地的風俗,歲數最小的叫老疙瘩,於是張作霖又有了個乳名“張老疙瘩”,人們也戲稱其爲“老疙瘩”。至此,東北王張作霖橫空出世。

身着軍裝的張作霖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作霖很小的時候便步入社會,後來父親張有財在一次鬥爭中被別人打死,使得張家的生活更加困難,這些經歷使得張作霖很小便心性成熟,爲人處世也十分老練;成年後的張作霖機緣巧合之下結識的當地的鬍子杜立三,後來趕上清軍剿匪,杜立三首當其衝;張作霖也加入的剿匪陣營裏,並在捉拿杜立三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由此受到了清軍的親睞;位至奉天督軍。

直、奉兩系軍閥三次交鋒,助其成爲坐擁九省的東北王

胸前掛滿胸章的張作霖

1920年,由吳佩孚統領的直係軍閥和張作霖統領的奉系軍閥取得了北平的控制權。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因此,直奉兩軍之間自然摩擦不斷,愈演愈烈;實際上,背地裏呢,直係軍閥有美、英的支持;而奉系是日軍的支持;直、奉兩軍閥背後的支持者也是互有摩擦。種種原因綜合之下,直奉之間終於在兩年之後出現了第一次交鋒。第一次直奉之戰在固安一帶分東、西兩線交戰,結果是奉軍大敗,張作霖也不得不與吳佩孚簽署停戰協議,將奉撤出山海關之外。

直、奉之戰中交戰雙方,傷亡慘重

兩年之後,到了1924年,直、奉之間的二次交鋒在直隸奉天展開,其目的是爲了爭奪北平的最終控制權;第二次交鋒中,作戰部隊上有了空軍、海軍加入,使用武器上也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重炮、重機槍的使用使得人員傷亡上更加慘烈。不過最終張作霖領導的奉軍得到了勝利女神的眷顧,北洋政府也因爲張作霖進入了另一個歷史的篇章。

直係軍閥領導人孫傳芳

時隔不久,到了1925年,直、奉之間迎來了第三次交鋒。這次是圍繞着東南地盤的爭奪展開的;不過這次直系的領導者換成了孫傳芳。第三次交鋒,直係軍閥難改天命,依然是張作霖笑到了最後,張作霖權力鼎盛時期坐擁九省,佔據了河南、江蘇、安徽、黑龍江、吉林、河北等九個省。

在民族大義上,張作霖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國家利益的這一邊

李雪健扮演的張作霖劇照

這裏講述一個張作霖與日本人之間的小故事,在一次宴會上,一日本人想請張作霖潑墨賜字,實際上想張作霖出醜,他知道張作霖出身草莽,不識幾個大字,藉此機會,逞一下小人之志;哪料想,張大帥大筆一揮,一個“虎”字躍然紙上,猶如下山猛虎,氣勢磅礴,在場之人無不稱讚;落款,張作霖寫下“張作霖手黑”,日本人一看,滿臉嘲笑張作霖把“墨”寫成“黑”字。張作霖隨從連忙提醒,張作霖虎目一瞪,說道“日本人侵略中國,想要中國的大片國土,這個“土”字我張作霖偏不給他,我要讓日本人知道我張作霖不光心狠手還黑!”

張作霖爲何會慘遭暗殺?

被日本人炸燬的張作霖所乘坐的火車

時間來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乘火車由北平返回奉天,途徑皇姑屯,遭日本人暗殺。張作霖被炸成重傷,最終不治身亡,終年53歲。這場暗殺背後策劃者是日本時任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河本大作,他是一個善於剝削被奴役民族的“能手”。

河本大作

張作霖一旦退回東北,利益損害最大莫過於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甚至波及在東北成千上萬的日本僑民,張作霖率領的奉軍迴歸,深深的刺痛了日軍的底線和根本利益,勢必會對日軍侵略中國的戰略受阻,殺掉張作霖才能保證日本利益不受影響,在沒有向日本國內彙報的情形下,做出暗殺張作霖的決定。

總結

爲亂世而生的一代梟雄”,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他所展示出來的雄才大略值得被讚賞,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雖然張作霖文化不高,卻審時度勢,藉助日本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內心卻是有骨子的中國人。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珍惜眼下這來之不易的和諧社會,發奮圖強,報效祖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