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小潔訴苦道:公司新來了一位同事,人長得有點像肖戰,笑起來感覺整個辦公室都明亮了。女同事都注意到他了。

可以他總是很酷,從不跟人主動搭腔。好幾次我主動跟他講話,他也是愛答不理的。

剛開始我以爲是他並不喜歡我這款,還有些生氣。現在觀察下來,他跟誰都是淡淡的,跟誰都很疏離。這種算不算得上疏離型人格?

這種人,我能追的上嗎?還是不要去招惹?

在心理學與精神病學中,並沒有“疏離型人格障礙”或是“疏離型神經症”。

或許是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比較生動形象,所以被口口相傳。在網絡上用來指代那些人際關係不穩定,不能與他人建立起信任感的人。

事實上,在精神狀態中“疏離”、“分離”都是一種令當事人感到困惑、痛苦的病症。

一、感到自己被解體,對自己有種“疏離”感

就好像自己的靈魂飄在身體外一般,自己能夠看到自己在行走,喫飯,洗漱,但覺得自己已經不是一個整體了,倒像是一位旁觀者在觀看自己的一舉一動。

當事人會對現實的感知有種不真實感、朦朧感,所以在工作、學習、交友等方面都會遇到困難。

這種在精神病學中,稱之爲“人格-現實解體障礙”。患上這種疾病的人,會出現以下幾種表現:

1. 對身體完整性的感知分離。就好像自己在行走時,覺得身體跟不上腿腳,兩截是分離的。

2. 人格具有雙重性。覺得自己和自己分離。“我”既是自己,也是旁觀者在看着自己。

3. 與自己的情感分離。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緒,對喜怒哀樂都失去了感知力。所以人格解體的患者,很難描述出自己的情緒感受。

由於這類患者的感知力出現了問題,所以常常覺得自己是生活在另外一個異世界中,總是感覺眼前的現實生活存在着不真實感。

會出現這類精神狀況,有幾種可能性:

1. 存在吸食致癮性物質的行爲,或經常使用某些精神興奮劑所致;

2. 由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引發,例如:癲癇、腦腫瘤等。

3.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有趣的是,你也可以通過深度催眠,來安全的體驗到這種解體的感覺。

二、人際關係淡漠,與人疏離: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的特點就是情感冷漠,對人際交往沒有興趣。這類人男性會多於女性,大致會有的表現爲:

1. 幾乎沒有能夠讓他體驗到快樂的活動。

2. 對人冷漠,情緒冷淡,沒有熱情,更沒有幽默感。

3. 無法對他人表達愛慕與親近之意。

4. 不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5. 偏愛單獨行動,主動迴避社交,對異性交往也缺乏。

6. 幾乎沒有親密朋友,無法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

7. 不在意社會公德,經常不修邊幅或特立獨行。

人格障礙形成的原因較爲複雜。因爲人格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處事應對的固定行爲模式。基本在我們16歲時就差不多定型了。

所以人格存在障礙,通常會在兒童期,青春期發育過程中出現,延續到成年。讓當事人感到痛苦。或者是讓其家人感到難受,不堪忍受。

人格障礙的發病機制會有:

1. 生物學因素。有遺傳因素。有實驗學者做了寄養跟蹤。即使小孩出生之後就被另外一個結構健康的家庭收養,但只要這個孩子的父母中有人是人格障礙,那麼孩子出現人格障礙的幾率仍然比其他孩子高。

2. 神經生化因素。例如大腦杏仁核(對於危險的感知區域)反應過度、前額葉(對於衝動行爲控制的區域)抑制過低,這類人容易出現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或邊緣型人格障礙。

3. 病理生理因素。例如大腦發育成熟延遲、腦損傷等。

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在幼年期遭受過重大的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對幼兒的人格發育造成了不良影響。

如果是這類人格障礙的話,戀愛交往會比較心累,後期成立家庭的話,你也會承擔更多的家庭角色分工。

若是你對他有足夠的包容、理解和愛的話,那就跟隨自己的心聲,去追求戀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