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在上汽寧德基地,主題爲“凝心聚力、再創輝煌”的紀念撤地設市20週年“爭創文明城市·弘揚閩東之光”寧德市職工文藝匯演盛大舉行。這裏曾是一片灘塗,在全市幹羣的努力下,創造了14個月崛起一座現代化汽車城的奇蹟,成爲新時代“閩東工業之光”的典型代表。

“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十年來,寧德干羣始終牢記囑託,砥礪奮進,引進了上汽、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青拓、中銅等一個個“金娃娃”大項目,形成了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和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羣,全產業鏈全域佈局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十年來,四大主導產業強力拉動,我市產業結構由“三一二”調整優化爲“二三一”,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32.5∶28.8∶38.7調整爲2019年的12.8∶51.2∶36.0,工業化水平由2000年的24.0%上升到42.1%,提高18.1個百分點,成爲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隨着四大主導產業加快“裂變-擴張-融合”,產業鏈不斷邁向中高端,產業結構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上汽寧德基地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

產業鏈高質延伸

疫情“大考”中,我市交出了一份精彩“年中”答卷,充分展示了我市經濟發展的韌勁和活力。

走進活力四射的東僑開發區,寧德時代科技研發大樓已成爲地標,以此爲中心延伸輻射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達40多家,涵蓋正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及電池構件材料等核心部件,使得龍頭企業80%的採購可就近實現。

“產業鏈完整,集羣效應明顯,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就隨之降低,能快速打通各個環節,這種產業鏈優越性在高效復工復產過程中就得以充分體現。”市工信局負責人說。

近年來,我市突出小分隊精準招商作用,圍繞四大主導產業上下游產業鏈薄弱環節,面向行業領軍企業和國內500強企業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迴歸招商、親情招商等小分隊招商,重點補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產業下游精深加工短板項目和新能源汽車上游二、三級供應商項目。

“以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高效協同,無縫對接。全產業鏈佈局,也推動企業將各研發中心落地寧德,進一步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形成良性循環。”寧德僑雲電子科技廠長王德金說。

不僅四大主導產業產業鏈各自完整,四大主導產業之間也是密切聯繫,在我市成功對接引建青美新能源材料產業園、格林美循環產業園、三祥鋯鎂合金等項目基礎上,隨着正威、福浦、嘉元等項目的落地,我市四大主導產業協同發展,從鎳、鈷原材料提取到正極材料、銅材料、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製造以及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閉環產業鏈全面形成,初步構建了龍頭支撐有力、產業鏈有機銜接、各類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四大主導產業全域佈局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數據顯示,在主導產業的強力拉動下,我市產業結構穩步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5年的19.2%提高到2019年的71.3%,提高52.1個百分點。

福安灣塢半島福建甬金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車間

產業佈局全覆蓋

產業結構優化,不僅體現在產業鏈條上,還體現在空間佈局上。長期以來,囿於交通區位等條件,我市工業主要佈局在沿海縣份,山區縣份長期無法擺脫以農業爲主的經濟發展結構,增長動能不足。

市工信局局長徐光忠說:“四大主導產業有三大龍頭集中在中心城區,土地非常緊張,不鏽鋼產業所在的灣塢半島土地也十分有限。”

一方土地受限,一方守着沃土無項目,唯有資源整合,才能實現山區沿海同頻發展,突破現有空間佈局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創新山海聯合招商機制,推動四大主導產業鏈項目向各縣(市、區)延伸拓展,實現產業鏈項目在所有山區縣域全覆蓋,加快構建有機融合、串聯山海、持續擴大的產業生態圈。還出臺《深入實施山海協作、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進一步調動縣域間山海協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沿海和山區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共謀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培育壯大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羣。

作爲周寧實現百億工業夢想的“金娃娃”項目——周寧不鏽鋼深加工產業園項目就是產業全域佈局的一個典範。目前,該產業園已經吸引43家企業入駐,項目建設不鏽鋼壓延深加工生產及配套設備等。“這樣就使得我們的產業鏈更加完善、豐滿,將寧德打造成真正世界級的不鏽鋼航母。”青拓集團行政總經理鍾盛江說。

四大主導產業的全覆蓋,既突破了土地瓶頸,又帶動了山區發展,促進山海聯動、城鄉統籌,使得山區縣份也將紛紛進入百億工業時代,而通過推動全鏈條延伸、全閉環發展、全域化佈局,四大主導產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廣、越聯越緊,已經形成高效循環、高度融合的生態系統。

服務業提檔升級

哈囉換電兩輪新國標電動車

主導產業迅猛發展,還爲我市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注入動能。眼下,寧德大街小巷颳起了一場電動出行的時尚風,像共享充電寶一樣,電動車沒電可以到換電站換電池。

5月,寧德時代與螞蟻金服、哈囉出行強強聯手,重點發展兩輪電動車換電業務,在寧德投放500個以上換電櫃,並面向全國建設研發和生產總部。寧德時代進軍換電業務領域,成爲我市二三產加速融合的風向。

隨着互聯網、電動、5G時代的深入變革,服務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服務業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市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服務業對經濟拉動作用不斷強化。

“十三五”以來,我市服務業抓住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做好服務業招商文章,引進培育一批規模大、示範強的龍頭企業,做大服務業總量。陸續出臺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行動計劃、市貨市運、金融服務民企等政策文件,強化服務業政策扶持,加快實現我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還專門成立‘三產辦’,協調推進全市第三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統計,我市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882億元,較2015年年均增長9.1%,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32.1%提高到2019年的36%。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市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但上半年全市服務業逆勢而上,實現平穩開局,增加值同比增長4.6%,居全省首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如今,我市總部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成功引進寧德正威總部、福安正威新材料、智享無限總部、武漢動遊等服務業龍頭企業,其中寧德正威總部預計2020年營業收入達160億元,服務業發展正迎來難得的“窗口期”。

“四大主導產業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而服務業又能爲主導產業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生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市將圍繞“提升總量、優化結構、完善佈局”的基本思路,實現服務業增加值中高速增長,力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40%以上,服務業體系更加完備、產品更加豐富,供需協調性顯著增強。(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