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北京中醫藥大學“使命在肩、奮鬥有我”思政融課暨2020級新生開學第一課在良鄉校區岐黃殿開講。由校黨委書記谷曉紅擔任課程主講教師,校長徐安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人民日報知名評論員王君平,我校馳援武漢的戰疫英雄們分別參與了不同環節的講授。教育部黨建聯絡員唐偉、校黨委副書記靳琦到場參加了教學活動。學校職能部門、二級學院、臨牀醫學院領導,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代表在現場聆聽了這一堂特殊的思政融課。

此次思政融課,從策劃到實施,充分體現了高維度頂層設計、深耕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指導思想。是我校爲了更好地發揮特殊時期思政課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功能,在前期推出《衆志成城抗疫情——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網絡專題思政“金課”、《最美“逆行者”》戰疫前線事蹟宣講專題網絡思政課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又一次思政教育的全新探索。充分體現了思政“融課”的創新性:

一是 校內外思政教育資源之“融”,將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抗疫鬥爭的生動實踐與北中醫人英勇戰疫的實際行動相融合,形成了鮮活的思政課程內容。知名媒體人與院士、大師、抗疫英雄、學校領導、教師員工、學生志願者共同走上講臺,多角度講述抗疫故事,提升了思政課堂的感染力、說服力。

二是 家國情懷與專業思想之“融”,課堂充分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和強大國力,表達了新時代人民的使命擔當和愛國奉獻精神,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在此基礎上,通過講述中醫藥護佑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的“前世今生”和中醫藥人、北中醫人發揮祖國傳統醫學作用,有效抗擊疫情、救治患者的故事,彰顯中醫藥這一傳統文化瑰寶的時代價值,築牢學生的中醫藥專業自信,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完美結合。

三是 學校育人體制機制之“融”,在校黨委“舉全校之力上好思政課”思想的指導下,校黨委精心謀劃,校黨委書記親自指揮,學校思政教育體系、專業教學體系、管理服務體系高效聯動,將“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機制融入到課程的整體設計之中,充分體現出了課程頂層設計上的高維度。

四是 課堂表現形式之“融”,整堂課程有院士、大師的言傳身教,有知名媒體人的高端評論,有戰疫英雄的深情講述,有領導老師與學生的直接互動,有黨員同志的莊嚴宣誓,有師生聯袂的情景演出,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有機統一在一起。課堂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有氣氛熱烈的現場教學、又有師長、學長在工作一線的遠端參與,多樣的課堂表現形式形成了教學與藝術的效果融合。

五是 思想引領觸發點之“融”,課堂中大氣磅礴的教學場景,給師生帶來深深的震撼之感;黨員同志的戰地誓言,給師生帶來深深的莊嚴之感;英雄們的無畏衝鋒,給師生帶來深深的壯麗之感;師長前輩的無私大愛,給師生帶來深深的動情之感;黨領導人民迸發出的無窮力量和中醫藥瑰寶閃耀的光芒,給師生帶來了無盡的自豪之感……生動的課堂將知識、故事、意識、情感、精神融爲一體,潤物無聲地將家國情懷、專業精神、仁愛之心傳遞給同學們。

課程共分爲 “見證中國”“英雄讚歌”“傳承岐黃、青年擔當”三個篇章。

“見證中國”

谷曉紅書記回顧了中醫藥的抗疫歷史,講述了中醫藥幾千年來護佑人民健康的重大貢獻,帶領大家回顧了黨領導人民衆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偉大壯舉。

王琦院士以“見證中醫藥力量”爲題,講述了自己作爲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全程參與疫情防控的過程,回顧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人民日報社記者、知名評論員王君平用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中醫藥在這次疫情中經歷的故事,再次證明了中醫的療效,展現了中醫的魅力。

三位講授者的講述,回顧了中醫藥人勇擔重任、迎難而上的擔當與奉獻精神, 是對“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動解讀。谷曉紅書記講到,中國抗疫的奇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凝聚14億中國人民展現的浸潤於民族血脈的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同時也見證了我們中醫藥的神奇魅力。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

“英雄讚歌”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的46名醫療隊員來到現場,與大家分享了醫療隊在武漢一線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協同配合治療危重症患者,取得了顯著療效 ,展現了中醫藥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的時代價值。2020級新生代表爲英雄們送上了鮮花和祝福。在武漢火線入黨的醫療隊黨員代表和新生黨員代表共同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錚錚誓言飄蕩在岐黃殿的上空,更激盪在現場每一名北中醫人的心中。

詩朗誦《因爲有你》,用藝術呈現的形式,展現了全校師生員工在校園疫情防控中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無私奉獻、勇敢擔當,用敬業和汗水守護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寧的點點滴滴。

谷書記說,在這場戰疫中,我們不僅有一線衝鋒陷陣的戰士,有王琦院士、姜良鐸大師等老專家組成的智囊,還有守護校園、醫院的大後方。我們的學生們也主動投入抗疫志願工作,用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詮釋了北中醫學子的愛與奉獻,彰顯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傳承岐黃、青年擔當”

來自不同專業的4位“課代表”,分享了自己在這一堂課程上的感悟和體會,並結合北中醫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如何充實提升自我更好地擔當時代使命等話題和徐安龍校長提問互動。

徐安龍校長在與同學們深入交流大家提出的問題後,勉勵所有同學說,作爲北中醫人,第一是 要有愛心,要永懷仁愛之心對待患者、對待他人,這是成爲大醫的底色;第二 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讀經典、悟妙道、善臨牀,既要有掌握經典的能力,又要能夠擁抱現代科學技術,用現代語言講好中醫故事;第三 要有勇氣和擔當,在中醫藥首善學府學習,要有“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的擔當精神,要敢於創新、勇於超越,要超越書本和經典,超越老師和同行,超越當代最先進技術,成就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他希望2020級新同學們能夠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在理想和目標的指引下,以執着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長存探索之心。同時,要做到健體魄、強心智,永懷丹心,永懷使命,爲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精華和守正創新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谷曉紅書記寄語廣大新生要 立鴻鵠志、懷赤子心,擁有天地之心、蒼生爲念的胸懷與抱負,做腳踏實地的杏林人,做“光大岐黃之術”的奮鬥者。她勉勵同學們傳承前輩們的意志與基因血脈,以夢爲馬,不負韶華,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樹立豁達通透的生命觀、天人合一的健康觀和堅定不移的價值觀,彰顯出大氣、才氣、文氣和靈氣。希望大家把握機遇,磨礪成最好的自己,不負青春,不負親人,不負人民,不負祖國!

國醫大師王琦教授和新生代表共同完成了岐黃薪火傳遞儀式。象徵着老一代北中醫人秉燭守望、傳遞北中醫精神。新北中醫人將以大愛醫者爲努力方向,勤學問道、傳承薪火,不辜負時代與人民的期望,在中醫復興的崢嶸之路上不斷前行。

在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聆聽了這堂與衆不同的開學第一課後,學校師生收穫良多。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紛紛結合工作實際,就守初心、擔使命展開了專題研討。大家一致認爲,思政課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要求,講好北中醫抗疫故事,講好北中醫精神,爲同學們“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爲培養更多政治強、本領高、敢擔當的北中醫學子貢獻自己的力量。

思政課教師王萍說,作爲一名新入職的思政課老師,不僅要堅守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更要從豐厚的中華文化和中醫藥文化土壤中汲取營養,崇德尚學,承古納新,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授課方式,將思政課與學校和學生的發展緊密結合,做有情懷、有擔當、有理想的“新”北中醫人。

思政課教師張藝維說,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大課,是一次立德樹人教育的生動典範。這一課既是英雄禮讚的感人詩篇,也是新生們揚帆起航的響亮號角。作爲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我將會和同學們一起,在課堂教學、主題班會等活動中,重溫所收穫的感動、感佩與感悟,讓北中醫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中西醫基礎專業新生劉姣說,聆聽了這一課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爲北中醫人堅定的腳步所動容,爲抗疫英雄無畏的精神所激勵,爲中國力量、中國速度所震撼。薪火相傳,使命在肩,我深深感受到落在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我一定要在生命科學領域堅持傳承與創新,盡我所能,報效祖國。

鍼灸推拿學院2020級針推學碩士新生張一丹說,壺天燕地,岐黃丹心。遙遙醫路,啓航杏林。這一堂開學第一課,是對中醫藥時代價值的深刻彰顯,也是對中國奮鬥進取精神的深切表達。這一課的教育意義不僅僅停留於今天,吾輩必定要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做晨曦中的趕路人,高層樓的攀登者。使命在肩,奮鬥有你我!

人文學院2020級英語(醫學)專業新生穆睿瀟說,很榮幸能夠上臺爲我校46位援鄂醫療隊的英雄獻花,我全程熱淚盈眶,滿含對英雄的敬佩。作爲一名北中醫新生,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我將在大學生涯中,不斷培養中醫的理論思維,早日成爲英語與醫學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

第一臨牀醫學院2020級博士新生朱玉瑩說,這一堂思政融課,每分每秒都令我們這些醫學生爲之動容,爲之震撼。學校附屬醫院的各位老師們奔赴一線,勇往直前,這是家國情懷的強烈表現,是“國家有需求,我就站出來”的無畏擔當。作爲一名醫學生,這堂課更加加深了我對中醫藥的自信,我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成爲一名合格的醫生,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繁榮不斷奮鬥!

9-9 特稿

9-11 特稿

攝影 | 林帥、靳洋

排版 | 王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