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代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张宏等人为代表,推动了中国画坛的一次次发展革新。

而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更是被合称为“明四家”,可见他们的威望之高。

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故事,就和“明四家”里的文徵明、仇英有关。

文徵明,1470-1559文徵明的女神梦

话说文徵明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曾偶然见到了赵魏公所画的一幅《湘君湘夫人图》,彼时的文徵明正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看到如此超凡脱俗的两位神女,一时惊为天人。

可惜此画后来不知所踪,令文明为其魂牵梦绕。

您可能会纳闷,湘君、湘夫人是谁?她们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居然能让文徵明日思夜想?

其实呢,湘君、湘夫人是姐妹俩人,她们还有个名字叫做娥皇、女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尧帝的两个女儿,后来尧帝让位于舜,并将娥皇、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在南方巡视与恶兽相斗,死于苍梧(今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听闻后,于湘江河畔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湘妃竹”的传说由此而来。战国时期屈原在《九歌》中专门作《湘君》《湘夫人》两章歌颂其贤良淑慧。《山海经》载:“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汉朝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列入“母仪传”第一,称“二妃德纯而行笃”,甚至搬出《诗经》里“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这样重量级的话,大大予以赞赏。元末明初有位诗人名叫唐珙(字温如)有一首旷世名作,名曰《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也是以此为典故创作。

由此可见,古人历来对湘君、湘夫人两位女神都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到了文徵明这也不例外。

而文徵明的女神梦,直到整整二十年后才得以成真。《湘君湘夫人图》

既然赵魏公画的《湘君湘夫人图》已经不知去向,那为何不能再画一幅呢?画画,对于当时明代画坛技艺数一数二的文徵明不是小菜一碟吗?

可是真到下笔的时候,文徵明却踌躇再三,不知从何画起。于是他便让他的晚辈、后来同列“明四家”的仇英作画。

文先生开口,仇英自然用心创作。等到他信心满满地将创作好的作品拿给文徵明看的时候,文徵明盯了半天,缓缓摇摇头说出“虽极精工,而古意略”八字。

强如仇英之辈都无法画出自己心中憧憬的女神形象,看来这事还得自己亲自来干。好在仇英的画作已让文徵明找到了方向,一幅国宝级的画作呼之欲出!

于是,在他四十八岁的时候(公元1517年),文徵明版的《湘君湘夫人图》终于画成,此时距离他与湘君、湘夫人两位女神第一次结缘已过去二十年。难得的是,这幅画作至今保存完好,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文徵明梦中的女神到底是何等的风姿卓越。

《湘君湘夫人图轴》

此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

《湘君湘夫人图轴》局部

文徵明笔下的两位女神形象,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温婉动人,将东方美学中的含蓄、飘逸、柔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湘君湘夫人图轴》局部

上图左侧蓝框处为文徵明题跋,右侧红框处为明代书法家王稺[zhì]登题跋。

结合作者和王稺登题跋内容,我们能够还原这幅画作创作背后的隐秘故事。文徵明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他在追求一种“古典美”,这种“古典美”是积年累月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所吸取的感悟。

仇英,1497-1552

要知道在1517年,仇英才刚刚年满20岁。当时的他恐怕对“古典美”是何物还一头雾水。幸运的是文徵明用他梦中的女神给仇英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绘画课程,让仇英看到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一段画坛佳话,就此诞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