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最初建立于1905年,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立,当时它还是一所私立学校。早期的复旦大学的名气并不大,名声也不太好,拥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黑历史”的过往。

据说,1949年以前,复旦大学是一所标准的“野鸡大学”。当时的公立学校直接由国家资助,所以教育资金非常充足,而复旦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就像如今的创业民企,缺资源缺资金,只好大量贩卖文凭,被上海人鄙夷地称为“野鸡大学”。

陈振新:

复旦地处上海城郊结合部,过去属宝山县地界。因为未划归市区,在那个年代不论粮油还是副食品供应都比市区差,复旦职工子女读书、升学、就业也多有不便。身为一校之长的父亲(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为此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复旦员工的实际困难,希望能尽快解决,并提出了将复旦划归市区的要求。对于有近二万名师生员工的复旦,市政府觉得十分为难,但父亲还是不断反映。直至父亲弥留之际,市有关领/导来华东医院探望,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再次提出:“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为复旦说句话,请一定解决好把复旦划归市区的问题。”在他去世后不久,这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申小龙:

“复旦原本属于宝山县,不属于杨浦区,”“据说陈望道校长在去世前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复旦能划归杨浦区,因为这牵涉到教师的待遇与户口问题。毕竟,当时的宝山县还是农村。”申小龙入校时陈望道先生尚健在,而老校长的这个愿望直到他去世才得以实现。

陈锦华:

改革开放20年了,有些事回想起来真有隔世之感。

1977年10月,上海华东医院报告:复旦大学陈望道校长病重。市政/府通知我去探望。进入病房后我即俯身对他说:“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您,祝您早日康复。”他露出一丝笑容,十分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说:“我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就是复旦的户口问题,请你费心关照一下,能早点解决。”

复旦大学校址在上海杨浦区,随着学校的发展,一部分校舍建到了马路的对面。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马路这边属杨浦区,是城市户口,一切待遇,包括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以及子女上学、就业等等,都是城市待遇。而马路对面则属于宝山县,是农村户口,一切待遇都按农村人口对待。这就造成了同一个学校的两种不同待遇,而且差别很大,又不得融通,由此引起的种种矛盾很难处理。

事隔一年多,国家决定在上海建设的钢铁厂正式开工建设,中央要我任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负责筹建工作的有关部门建议将宝山县改为宝山区。这样一来,复旦大学的户口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且解决得彻底、圆满。

当然了,这些个没有可靠的记载依据,可以当花边新闻或野史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