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陽澄湖畔

波光粼粼,一碧萬頃

水面下

一隻只即將成熟的大閘蟹

正慵懶地吐着氣泡

再過10多天它們就將“上岸”

“爬進”冰袋後搭乘飛機

快遞到全國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大閘蟹“爬上網”

依靠電商在全村串起一條產業鏈

冷藏空運送螃蟹,在過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爲此,傳統的大閘蟹銷售要“走出去”,只得在外地開設門店,支付不便宜的租金。不然,這些大閘蟹只能賣給當地批發市場上的蟹販子。由於缺乏渠道,常常只能任由批發商定價,長此以往不僅挫傷蟹農的積極性,蟹的品質也大打折扣。

在陽澄湖鎮,第一個改變現狀的是消涇村的“傳奇人物”顧敏傑。2008年,他開設了第一家大閘蟹網店。“當時還沒有天貓,只有淘寶商城,我花了5000元註冊了店鋪,這比在外地開門店划算多了。”

創業初期,顧敏傑並不順利。“印象最深的是一批發往湖南的萬元大單,因爲竹籃運輸不能放冰,客戶一打開,都是死蟹。”爲了運螃蟹,顧敏傑跑了周邊幾家快遞公司,最後和順豐達成合作,並說服對方劃出幾個區域採用泡沫箱放冰空運的運輸方式,這才解決了麻煩。

“2009年,我成立了大閘蟹電商銷售公司,當時市面上做電商賣蟹的不多,生意挺火的,年收入近300萬元。”顧敏傑的成功深深刺激了消涇村的村民,原來螃蟹還能這麼賣!他們有的直接加入了顧敏傑的公司,有的則有樣學樣地搞起了電商,年輕人開網店,年紀大的就幫忙綁蟹,還有人專門提供蟹飼料和綁蟹用的葦葉,一隻大閘蟹竟串起一條產業鏈。

如今,僅顧敏傑一家,自有水面就達100畝,並與20多家大閘蟹養殖戶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擁有客服50多人、綁蟹工80多人。他的員工中一半以上是附近的失地、失水農民,產業的壯大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3000人村莊有百餘家電商企業

帶動上千人就業

68歲的戴進元,曾經是一名失水漁民,來到顧敏傑的公司工作後,一干就是8年,成了一名專業的綁蟹工,旺季期(9月至11月),光一天就能賺500到600元,平時一個月也能賺6000多元,“我和老婆加起來,3個月大概能賺7萬多元。”戴進元說,“從前做漁民,靠天喫飯。有一年發大水,直接損失30多萬元,現在這個工作穩定,收入又高,下午4點多就回家了!”

同樣跟着顧敏傑致富的還有當年同一批退伍返鄉的戰友顧春華,當年愁眉苦臉的小夥子,如今正經營着30畝蟹塘,靠着互聯網賣蟹,年收入百萬元。

“那幾片池塘都是我的,光我這一戶就僱了十幾號人,都是我們消涇村的村民,旺季時還能再多僱30人。”走進顧春華的屋子,只見二樓的大房間裏擺着十幾臺電腦,幾個同村的青年人正吹着空調在電腦前操作,顧春華笑稱他們“在線務農”。

現在的好生活是顧春華沒想到的。小時候他家並不富裕,老一輩外出打工,自己退伍回來後在聯防隊工作。直到有一天,他路過顧敏傑家的院子,“我就納悶,他們家天天大半夜燈火通明的在幹嘛?爲什麼有這麼多快遞員在他家門口。後來,我一打聽才知道他在做電商,賺大錢了,我回家和父母一合計,決定跟着他幹。”

如今,戶籍人口近3000的消涇村,在顧敏傑的影響下已先後成立了100多家電商企業,帶動全村上千人就業。該村先後獲評中國淘寶村、江蘇省電商示範村、江蘇省電商十強村等榮譽稱號。

2018年,顧敏傑牽頭陽澄湖鎮幾家發展較好的電商企業,共同成立“陽澄湖電商黨支部”,由他擔任黨支部書記,以黨建帶動並規範陽澄湖鎮電商行業的發展。

“863”模式好水養好蟹

大閘蟹真正成爲“富民蟹”

近年來,陽澄湖鎮以“生態蟹”爲基礎,以“科技蟹”爲支撐,以“富民蟹”爲目標,走出了一條“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精品化”現代特色農業之路。

目前,該鎮已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近3萬畝。經過改造,養殖的成品蟹不但規格大(公5兩、母4兩以上),而且畝均產值達3萬元以上,養殖水質也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真正做到好水養好蟹,養出“生態蟹”。

除了提升水質,提高養殖技術也是關鍵。

“863”綠色養殖模式,是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推行的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即畝放扣蟹800只,回捕成蟹600只,畝均產值3萬元。它與“原位生態修復技術”“蝦、蟹、魚共育生態高效養殖技術”並稱爲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科技蟹”的三項核心技術。

目前,陽澄湖鎮正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爲載體,先後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蘇州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及科研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成功轉化應用多項高新技術和專利發明,以科學技術提升大閘蟹養殖的硬實力。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潮下,年輕的“蟹農們”瞄準市場需求,成立水產公司,並將銷售逐步轉向信息化和公司化,通過與電商巨頭、冷鏈物流等企業合作,深入大閘蟹生產、銷售環節,助力大閘蟹生鮮到家。

養殖大閘蟹也爲陽澄湖鎮解決了近2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僅綁蟹工的平均年收入就達5萬元,大閘蟹真正成了“富民蟹”。

2020年9月15日《蘇州日報》A05版

來源:蘇報融媒記者 吳皓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