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旬,冯小刚将会拍摄电视剧《南辕北辙》的消息引起了业内的不小震动。

这一年,距离冯导上一次拍摄电视剧《月亮背面》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的光阴。

在近些年层出不穷的电影作品轰击之下,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是靠拍电视剧出名的。

1993年,冯小刚和郑晓龙合作执导《北京人在纽约》,两年后开始独立执导影视作品。

出名后“看不起”电视剧市场的冯小刚,决定出走混迹电影圈。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在25年后的今天,电影市场始终没有实现他的梦。

1、一地鸡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西方传来的“西式娱乐”在中国落地生根,歌厅和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相反的是,国内电影市场却遭到了严寒,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数连年下滑到了一个恐怖的境地。

对比1992年,93年的电影观众下降了高达50亿人次,到了98年,年均观影人数甚至不足10亿。

按照彼时中国高达13亿的人口进行统计,可以说几乎当时每个人一年都没进过一趟电影院。

当然,靠着几部当红的影视剧出名的冯大导演也没能幸免于难。

1994年,处女作《永失我爱》中途夭折,《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等电影则遭到了封禁。

也因此,由冯小刚和王朔主导,一众京圈子弟投资创办的“好梦公司”亏得血本无归。

两年后好梦公司宣布破产,结束了这场惊心的噩梦,冯小刚自此开始被人叫做“业界毒药”。

那一年的秋天,冯小刚在他京郊通县的别墅里无奈地“歇业”了一年。

他时常在阳台看着别墅区周围荒凉的景象,被烧光的庄稼地,时不时从远处传来机械的轰鸣。

小区没有路灯,周边是盖了一半的残垣断壁,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一片沉寂的景象。

无数个夜晚,抽着烟,望着远处北京城灯火繁荣的冯导心里念着电影,现实却只剩落寞。

与电影相比,冯小刚的电视剧之路却显得意外地顺利。

“真的走得太顺了,如果不是电视剧做得‘过度’成功,我估计应该不会来电影圈混。”

1993年,在和作家刘震云喝了几次花酒以后,他得到了电视剧《一地鸡毛》的邀约。

那年夏至,刘震云和王朔在颐和园的鸣蝉声中结束了剧本“交易”,冯小刚则在一旁抽着烟。

当天下午王朔便读完了剧本,在颐和园的落日余晖下,他难得有一次由衷地开怀大笑。

深夜,王朔和冯小刚喝了一个通宵,在清晨准备回家的时候,拿出了装着剧本的公文包说道:

“10集,不多不少刚刚好,对你来说内容是合适的,愿意的话就拍,钱人地都给你备着。”

冯小刚脑子转得快,第二天看完剧本后回复王朔:“不用改剧本,可以直接拍。”

福祸相依,《一地鸡毛》得了奖,但也引来了不满。

这部聚焦底层公务员日程的蝇营狗苟的电视剧过于讽刺,导致最后直接被封禁。

90年代国际政治的波谲云诡,到冯小刚的笔下只能为日常的鸡毛蒜皮作为背景铺垫。

吃饭、买房、养小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每个人生活的大事。

这部剧被封禁8年,但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历史地位。

时至今日,《一地鸡毛》高达8.7的豆瓣评分,仍旧是冯小刚好评第一的作品。

在现实中,冯小刚的日子过得也是“一地鸡毛”,和王朔大吵了一架后,两人逐渐没了交集。

2、追忆“青春”

说回这部正在开拍的电视剧《北辙南辕》,之所以引起争议,恐怕还是得回到冯小刚身上。

没人能够否认冯小刚擅长拍现实剧作,但论及女性题材,恐怕大家都要撇嘴摇头。

他拍过两部最经典的女性片子无外乎《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

在后者,他将视角瞄准了文工团的女兵,天真且清纯,还有令人垂涎的身材。

冯小刚刚成年就进了文工团,待到了27岁,他一直都说这段时光是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不难想出,冯小刚对于女性题材的拍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年轻、对身体的欲望和追忆。

在他写的自传中,也丝毫不隐瞒自己对于女性这种带有“滤镜”的回忆: “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

冯小刚因此在选女演员的时候曾多次明确拒绝整容脸,并由此作为电影宣传的一个卖点。

而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导则将用女性视角,把中国男性讲了个透彻。

电影中的女主角李雪莲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为此她走上了多年的上诉之路。

表面上看似在讲女性逆袭的故事,但更多地是在讲围绕在女性身边的男人。

老同学、县长、市长都是男性,就连最后开导她的人,冯导也用了男演员。

更多地,李雪莲就像是被一群猎人围攻的猎物。

在他的镜头下,几乎所有女性的DNA都刻着贤良淑德四个字。

她们选择依附,甚至愿意为之牺牲,对于男性始终保持着包容和顺从。

《一声叹息》,面对丈夫出轨的宋晓英选择了用爱去感动丈夫,最终使其回到自己身边。

《一九四二》,花枝卖身得仁,换回了丈夫和一对儿女的苟且温饱。

此外,冯小刚还对女性有另一种理解:崇拜男性权力,企图实现上位。

在《手机》一剧,五月一角即便有了男朋友,但却通过出卖肉体得到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

《我不是潘金莲》中也是如此,冯小刚将“性”当成是女性上位的唯一筹码。

3、迟暮之年

冯小刚不止一次感慨自己老了。

去年年末上映的《只有芸知道》票房停留在1.5亿,而《叶问4》和《误杀》则是双双破十亿。

焦虑、不满、担忧、生气,构成了冯小刚那一时期的心境。

电影上映五天,他在微博追忆起十五年前拍摄王朔的《天下无贼》的时候。

同样也是贺岁档,同样也是现实题材,但这部剧却是他首部票房破亿的电影。

那一年,冯小刚的剧组包了几辆车,一众主演和媒体人跑到香港做首映。

大家彻夜狂欢喝酒,每过几个小时,剧组工作人员都会传来票房高涨的消息。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十五年后的冯导贺岁档已经肉眼可见地落下帷幕。

在商业电影领域,冯小刚同样也面临困境,他不再是过去的龙头老大。

2010年之前,年度十大电影排行出现过12次冯小刚的名字。

在这以后,第五代导演的更迭以及草根导演的迅速崛起赶超了“前浪”。

与冯小刚处于相同处境的还有陈凯歌和姜文,大导演名字的号召力不再是一种优势。

此外,姜文还曾评价过冯小刚,让他应该酿一杯浓醇的葡萄酒,而非是鲜榨葡萄汁。

这一句话其实点明了冯导的弱点:电影故事单薄无力,缺乏让观众细细品尝的动力。

只不过对于迈入暮年的他,自我革新再也不是一件随意就能做成的事。

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电视剧这个舒适圈,在互联网时代,他也学着做起了网剧。

2017年他再度踏进了横店,距离他上一次在这里拍电视剧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

在《剑王朝》的开机仪式上,冯小刚直言被人嘲讽:

“他们说许多大导演都来这横店取经,就我一个人看不上,嫌弃这里,我应该要道歉。”

令人诧异却又合乎情理的是,这部由流量小生李现主演的电视剧并没有掀起什么轰动。

4、选择转型

在受疫情波及的2020年,影视行业迎来了最艰难的日子,死掉很正常,活下来才是真本事。

抛弃顽固的偏见,重回电视剧的老路,或者说跨界拍摄网剧,未尝不是优选。

只不过这件事对于冯小刚而言却显得格外复杂。

在那次震惊全网的税务风波事件,冯小刚作为连带人被拉下了神坛。

当他重新来到观众面前时,已经不再像过去嘲讽观众没有品鉴能力那般自傲。

为了生存,他选择服软,为了那杯精酿葡萄酒,他选择放慢创作节奏。

开机不久的《北辕南辙》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三年前,在一次访谈中许知远问他:“如果你被禁拍电影了,你会怎么办?”

冯小刚开怀大笑,甚至觉得这样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是一种解脱。”

说完后,他停顿了一会,说道:“当你拍不动的时候,往往其他也玩不转了。”

今年62岁的冯小刚依旧还在拍摄电影,没有人知道他拍不动的时候是哪一天。

如今的他就像被绑在一架战车上的“俘虏”,朝着影视的方向,驶向未知的领域。

收藏

1994年,处女作《永失我爱》中途夭折,《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等电影则遭到了封禁。

也因此,由冯小刚和王朔主导,一众京圈子弟投资创办的“好梦公司”亏得血本无归。

两年后好梦公司宣布破产,结束了这场惊心的噩梦,冯小刚自此开始被人叫做“业界毒药”。

那一年的秋天,冯小刚在他京郊通县的别墅里无奈地“歇业”了一年。

他时常在阳台看着别墅区周围荒凉的景象,被烧光的庄稼地,时不时从远处传来机械的轰鸣。

小区没有路灯,周边是盖了一半的残垣断壁,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一片沉寂的景象。

无数个夜晚,抽着烟,望着远处北京城灯火繁荣的冯导心里念着电影,现实却只剩落寞。

与电影相比,冯小刚的电视剧之路却显得意外地顺利。

“真的走得太顺了,如果不是电视剧做得‘过度’成功,我估计应该不会来电影圈混。”

1993年,在和作家刘震云喝了几次花酒以后,他得到了电视剧《一地鸡毛》的邀约。

那年夏至,刘震云和王朔在颐和园的鸣蝉声中结束了剧本“交易”,冯小刚则在一旁抽着烟。

当天下午王朔便读完了剧本,在颐和园的落日余晖下,他难得有一次由衷地开怀大笑。

深夜,王朔和冯小刚喝了一个通宵,在清晨准备回家的时候,拿出了装着剧本的公文包说道:

“10集,不多不少刚刚好,对你来说内容是合适的,愿意的话就拍,钱人地都给你备着。”

冯小刚脑子转得快,第二天看完剧本后回复王朔:“不用改剧本,可以直接拍。”

福祸相依,《一地鸡毛》得了奖,但也引来了不满。

这部聚焦底层公务员日程的蝇营狗苟的电视剧过于讽刺,导致最后直接被封禁。

90年代国际政治的波谲云诡,到冯小刚的笔下只能为日常的鸡毛蒜皮作为背景铺垫。

吃饭、买房、养小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每个人生活的大事。

这部剧被封禁8年,但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历史地位。

时至今日,《一地鸡毛》高达8.7的豆瓣评分,仍旧是冯小刚好评第一的作品。

在现实中,冯小刚的日子过得也是“一地鸡毛”,和王朔大吵了一架后,两人逐渐没了交集。

2、追忆“青春”

说回这部正在开拍的电视剧《北辙南辕》,之所以引起争议,恐怕还是得回到冯小刚身上。

没人能够否认冯小刚擅长拍现实剧作,但论及女性题材,恐怕大家都要撇嘴摇头。

他拍过两部最经典的女性片子无外乎《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

在后者,他将视角瞄准了文工团的女兵,天真且清纯,还有令人垂涎的身材。

冯小刚刚成年就进了文工团,待到了27岁,他一直都说这段时光是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不难想出,冯小刚对于女性题材的拍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年轻、对身体的欲望和追忆。

在他写的自传中,也丝毫不隐瞒自己对于女性这种带有“滤镜”的回忆: “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

冯小刚因此在选女演员的时候曾多次明确拒绝整容脸,并由此作为电影宣传的一个卖点。

而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导则将用女性视角,把中国男性讲了个透彻。

电影中的女主角李雪莲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为此她走上了多年的上诉之路。

表面上看似在讲女性逆袭的故事,但更多地是在讲围绕在女性身边的男人。

老同学、县长、市长都是男性,就连最后开导她的人,冯导也用了男演员。

更多地,李雪莲就像是被一群猎人围攻的猎物。

在他的镜头下,几乎所有女性的DNA都刻着贤良淑德四个字。

她们选择依附,甚至愿意为之牺牲,对于男性始终保持着包容和顺从。

《一声叹息》,面对丈夫出轨的宋晓英选择了用爱去感动丈夫,最终使其回到自己身边。

《一九四二》,花枝卖身得仁,换回了丈夫和一对儿女的苟且温饱。

此外,冯小刚还对女性有另一种理解:崇拜男性权力,企图实现上位。

在《手机》一剧,五月一角即便有了男朋友,但却通过出卖肉体得到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

《我不是潘金莲》中也是如此,冯小刚将“性”当成是女性上位的唯一筹码。

3、迟暮之年

冯小刚不止一次感慨自己老了。

去年年末上映的《只有芸知道》票房停留在1.5亿,而《叶问4》和《误杀》则是双双破十亿。

焦虑、不满、担忧、生气,构成了冯小刚那一时期的心境。

电影上映五天,他在微博追忆起十五年前拍摄王朔的《天下无贼》的时候。

同样也是贺岁档,同样也是现实题材,但这部剧却是他首部票房破亿的电影。

那一年,冯小刚的剧组包了几辆车,一众主演和媒体人跑到香港做首映。

大家彻夜狂欢喝酒,每过几个小时,剧组工作人员都会传来票房高涨的消息。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十五年后的冯导贺岁档已经肉眼可见地落下帷幕。

在商业电影领域,冯小刚同样也面临困境,他不再是过去的龙头老大。

2010年之前,年度十大电影排行出现过12次冯小刚的名字。

在这以后,第五代导演的更迭以及草根导演的迅速崛起赶超了“前浪”。

与冯小刚处于相同处境的还有陈凯歌和姜文,大导演名字的号召力不再是一种优势。

此外,姜文还曾评价过冯小刚,让他应该酿一杯浓醇的葡萄酒,而非是鲜榨葡萄汁。

这一句话其实点明了冯导的弱点:电影故事单薄无力,缺乏让观众细细品尝的动力。

只不过对于迈入暮年的他,自我革新再也不是一件随意就能做成的事。

他最终还是回到了电视剧这个舒适圈,在互联网时代,他也学着做起了网剧。

2017年他再度踏进了横店,距离他上一次在这里拍电视剧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

在《剑王朝》的开机仪式上,冯小刚直言被人嘲讽:

“他们说许多大导演都来这横店取经,就我一个人看不上,嫌弃这里,我应该要道歉。”

令人诧异却又合乎情理的是,这部由流量小生李现主演的电视剧并没有掀起什么轰动。

4、选择转型

在受疫情波及的2020年,影视行业迎来了最艰难的日子,死掉很正常,活下来才是真本事。

抛弃顽固的偏见,重回电视剧的老路,或者说跨界拍摄网剧,未尝不是优选。

只不过这件事对于冯小刚而言却显得格外复杂。

在那次震惊全网的税务风波事件,冯小刚作为连带人被拉下了神坛。

当他重新来到观众面前时,已经不再像过去嘲讽观众没有品鉴能力那般自傲。

为了生存,他选择服软,为了那杯精酿葡萄酒,他选择放慢创作节奏。

开机不久的《北辕南辙》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三年前,在一次访谈中许知远问他:“如果你被禁拍电影了,你会怎么办?”

冯小刚开怀大笑,甚至觉得这样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是一种解脱。”

说完后,他停顿了一会,说道:“当你拍不动的时候,往往其他也玩不转了。”

今年62岁的冯小刚依旧还在拍摄电影,没有人知道他拍不动的时候是哪一天。

如今的他就像被绑在一架战车上的“俘虏”,朝着影视的方向,驶向未知的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