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曾國藩,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

在教科書裏,我們能看到他是如何力挽狂瀾,在歷史長河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爲“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他鎮壓太平天國,創立湘軍、官至兩江總督,是道光、咸豐時期的中流砥柱。

他的門生遍佈天下,培養出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大批能人,幾乎佔據晚晴政壇半壁江山。

在他死後,清王朝還追授了“文正”的諡號,在專制帝國時代,這可是一個文臣死後能夠享受到的最高禮遇了。

人們把他稱作“聖賢”,受萬世敬仰,一生的成就光輝又耀眼。

尤其在近幾年,市面上有很多總結曾國藩爲官之道的成功學書籍,還有曾國藩家訓、曾國藩相人術等等,林林總總的,種類齊全。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備受推崇的偉人,其實天資非常平庸,他第七次參加考試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文章曾被考官公開批責“文理太淺”。

他的學生李鴻章當面說過他太“儒緩”,梁啓超稱曾國藩在諸賢傑中最爲鈍拙,左宗棠稱他是“才短、欠才略”。

他自己也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意思是,自己沒什麼才華,讀書做事反應都很慢。

爲官時也備受排擠,飽受冷眼和打擊,甚至多次性命攸關。

再度出山,他卻變得處事圓滑,與同僚交往時極盡拉攏,甚至開始接受賄賂和饋贈。

曾國藩究竟經歷了怎麼樣的糾結與掙扎?

他又有多少不爲人知的往事?

一代偉人的背後藏着多少祕密?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這本書裏。

知名歷史學家張宏傑撥清歷史的重重迷霧,從細節處還原了曾國藩真實複雜的樣子:一個有靈魂有體溫有意思的聖人。

對於有志者來說,挫辱是最大的動力,打擊是最好的幫助。

一個人,自制力再強,也肯定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但是,如果有人監督着自己,戰鬥力可能就大不相同。

性格弱點是深植於人的本性之中的。它是多年形成的,與人的其他部分血肉交融成一個整體,遠比煙癮複雜、堅韌和隱蔽,並非可以用解剖刀單獨挑出來割掉的。

官場之中,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強者,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含蓄包容之人。

我們聽完這本書會發現,原來他的一生都活在矛盾與衝突中,他的每一步都困而求知,勉勵而行,沒有靈光乍現,沒有立地頓悟,有的只是如同我們每個凡人一樣的情感。

特別是他在艱難世道面前的猶豫,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取捨,都像極了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沉浮飄零的樣子。

而他的勇氣和果敢也給我了我們莫大的信心與鼓勵,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庸人,通過自我磨礪,真誠的投入自我完善,本領也可以增長十倍,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也可以成爲“聖人”。

曾國藩的故事,不是天才式的一步登天,而是一個普通人逐步提升、自我成就的過程。這種精神上的自我更新,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朝着心中的目標奮力前行。

本期爲你精讀的主持人是梔子花王玥。

王玥

做一個安靜的人,讀書,旅行。給自己一段柔軟的時光,不用太遠,不用太美,去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心靈得到釋放。

王玥說:

在這本書裏,曾國藩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更是一個生活在柴米油鹽中的普通人,有着濃濃的煙火氣,有着跟普通人一樣的掙扎和猶豫,笨拙卻精明,執拗又圓滑,如此矛盾,卻格外真實。

閱讀本身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不僅可以拓寬你的見識,豐富內涵同時也是減壓,感受內心寧靜的一個絕佳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