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五代戰機殲20首飛,在軍迷圈裏他的出現像一粒火苗落在的"乾柴堆裏”瞬間引燃,很多軍迷根據首架原型機黑色的塗裝加上四代機的屬性(當時我國大部分軍迷依然按照四個代次進行劃分)給它取了個外號叫“黑絲帶”,在經過長達6年的試飛之後,2017年殲20正式“參軍”,這也標誌着我國成爲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自主研發生產五代機的國家。同期的俄製蘇57(首飛比我國的殲20早一年)至今還未在俄空軍部隊服役,可以說我國在戰鬥機領域已經與俄羅斯平起平坐甚至於略勝一籌了。

夜幕中起飛的殲20

殲20問世後,很多軍迷都熱衷於對五代戰機進行戰鬥力排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美國F-22領先,俄製蘇57墊底,在絕大多數軍迷嚴重隱身性能欠佳的蘇57很難算“正兒八經”的五代機,而F-22作爲五代機標杆機型,很多人不自覺的就將它排在了第一位,甚至在很多人眼裏連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都不具備的中型戰機F-35也要比我國殲20更強一些。

五代機作爲目前世界最頂尖水平的戰機,對於它們的具體性能各國目前都處於絕對保密狀態,但是通過一些部分公開的技術性能和數據依然能夠大致的推斷出一款戰機的大致所處的水平,那麼殲20是否真的就落後F-22很多,甚至只能和F-35打的有來有回?爲什麼很多人潛意識裏美國的戰機性能就要比我們的同類產品更加優秀。

殲20現階段的掛載能力展示

毫無疑問,我國的航空工業整體於美國差距依然很明顯,美國的F-22問世於上世紀90年代,兩千年初就開始入役美國空軍,相較之下殲20晚了近20年。在6代機領域美國也早已開始進行技術儲備,可以肯定美國大概率依然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6代機的國家,但這並不意味着F-22就一定要比殲20優秀。

目前殲20最大的短板依然是航空發動機,現階段我國殲20上裝備的是爲四代機配套研發的WS-10B大推力發動機,經過改進這款發動機最大推力已經有了明顯提升,由早期版本的12噸提高到了14.5噸,與俄羅斯蘇35戰機上使用的117S發動機相當。但和F22上裝備的那臺最大推力16噸級的F119發動機還是有明顯差距的。但需要指出的是WS-10B並非殲20標配發動機,我國爲五代機研製的WS-15已經處於試驗之中,而這款發動機最大推力甚至要比F-119更爲出色,但現階段在動力這塊我們確實與F-22有代差,這種代差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殲20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

航發,飛機的心臟

以此否定殲20顯然是不公平的,實際上殲20也有兩大優勢,首先殲20機體更大,機體更大帶來的最直觀好處就是機內燃油更多,燃油多自然跑得更遠,所以在作戰半徑這塊殲20比F-22優秀是板上釘釘的。其次殲20機頭直徑更大,機頭直徑更大意味着殲20所能攜帶有源相控陣雷達陣面面積可以更大,在雷達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T/R模塊數量自然更多,探測距離也就更遠(中國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方面水平和美國比起來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比美國更優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F-22裝備的APG-77雷達擁有2000個T/R模塊,而我國的殲20數量則要超過2200個)

殲20和F-22對比爭議比較大的點在於隱身能力,很多人認爲殲20巨大的鴨翼和三維矢量噴口影響了隱身性能,但需要指出的是殲20在多出一對鴨翼的同時也比F-22少了一對水平尾翼,只是由於大多數人只關注到了鴨翼忽略了水平尾翼。而在發動機噴口方面三維矢量噴口隱身確實不如二維噴口優秀,但三維矢量噴口所帶來的機動能力也是二維矢量噴口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對於五代機來說,最重要的是前視方向隱身,在發動機噴口選擇方面只能說兩款戰機取捨不同,並不存在誰比誰更優秀的說法。

第6代戰機的發展方向——X47B

通過目前可視的一些技術參數和性能對比可以看出,殲20雖然在動力方面與F-22有比較明顯差距,但由於本身有後發優勢,在航空電子、雷達以及航程方面都有優勢,怎麼比F-22也不可能具備碾壓殲20的能力,之所以出現F-22在大多數榜單中壓殲20一頭的現象很大原因在於大多數人潛意識裏美國戰機就代表了最先進性能以及我國航空工業快速崛起導致的,未來隨着我國優秀戰機越來越多的出現,這種觀念也會慢慢得到改觀。

黃皮殲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