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金秋,收获的色彩开始在视野中惹眼,在四季中对播撒耕耘过的人们回报以可喜的丰硕与犒赏。在这个最适合用来回忆过往、畅想而后的季节里,沈阳桃仙机场也有着这样一组饱含温情的队伍,带着轻便的行装,神色坚毅而果敢,正与前来送行的人们简短地握手拥抱,准备踏上背后以温暖数千里外的高原为己任的迢迢之路。他们正是来自沈阳市中医院的援藏医疗队,队伍的组成很是简单——骨伤科主任陆彤言、针灸科医师王昊,以及药剂科中药师王旭三位便是这支队伍的全部面貌,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看似简单的队伍,却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力肩负起繁重与荣耀并存的使命,前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藏医院进行医疗帮扶的支援工作。

说起来,远在四千多公里外蓝色穹庐下的圣洁高原与沈阳市中医院的情谊,如今已悄然走过了第十个年头,那朱红色墙瓦与青黄色青稞连缀下的路途,也早已留下了沈阳市中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们来往飘香的足印。此行再赴西藏,对这三位队员而言都是"行装简单却有备而来",酿造了十年以来的深厚感情,将再次在他们与藏民的心手相牵之下,继续欣欣向荣地播撒浓香。

这条路,骨伤科主任陆彤言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十年前医院与西藏情谊的开始,便是在他一如今日步履之下一步一脚窝地走出来的。如今再次启程,对他而言,既是重蹈往日醇厚而珍贵的回忆,更是终于得到机会,能再次系起令他一直情牵的高原因缘。

2010年初,新春的爆竹焰火声还未淡去,陆彤言便自愿报名成为了沈阳市中医院援藏医疗队的一员,毅然踏上了写满传道与治愈、未知与挑战的援藏之路。历经10个多小时的路程,无暇看遍过路变化万千的风景,陆彤言终于抵达了对口支援的安多县人民医院。没给自己多一分钟适应高原环境的时间,他放下行囊便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医疗队身负重任,但"罗马毕竟不是一日建成",对于当地医疗条件的摸底和沉入当地医疗工作持之以恒的决心是万事开头的前提。于是,医疗队便第一时间开始按部就班地分析相关资料,从了解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障条件入手,深入医院门诊及病房了解人员、设备、检查项目等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的总体情况,为找准受援方的需求痛点做好充足准备。经过陆彤言与同队医生的反复讨论,再通过与受援单位建立的多次沟通,制定了精准的援助目标和实施细则。帮助藏区人民拥抱安康的祈愿,正一步一步地在计划与行动之中铺陈开来。

回想起十年前在安多县的时光,陆彤言每每谈起还是如数家珍,其中不乏许多令他动容的人和事、细节与片段,如生命力顽强的浮萍,在他的脑海中从未黯淡。那是在藏区的一个冬夜,寒冷刺骨,连手机都得在怀里捂热了才能通电。一个藏族妇女抱着7岁的患儿摸黑赶了5里多远路,专门要找中医院援藏医生为孩子看病,听起来令人疑惑的诉求在接诊的陆彤言心中画起了问号,但无论如何,救命是头等大事,经陆医生发现,患儿正卷腹屈体,不停在喊肚子疼,并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陆医生见状立即组织藏医院医护人员对患儿展开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完善生化及血气,持续补液,控制感染,纠正内环境紊乱,再进行对症、支持、针灸等一系列治疗……大家忙活到日出月沉,终于在天亮时得以目睹孩子红扑扑小脸上露出的甜美笑容,陆彤言这才放下了悬了一宿的心,方有余暇向藏族妇女道出了心里"为什么指明要中医院援藏医生为孩子看病"的疑问,而那位藏族妇女的回答也着实令他感慨——原来前不久中医院医生曾给她父亲看过病。除了为她父亲精心治疗以外,医生还贴心地陪着老人家聊心事,帮他疏导情绪,还教了许多未病先防的中医办法。她父亲当时就认定:中医院的医生跟病人交心,是好医生!所以孩子病重,她首先想到的还是中医院医生,便直接冒着寒风给中医院的医生把孩子抱来……医患间的这种信任竟然可以在如此潜移默化间心手相传,原本正在现场接受"传帮带"培训的藏医院医护人员无形中又从这温暖的一幕中收获了一课:身为医者,除了要提高医术、精进技能,还要做到时刻与患者"心心相印",痛其所痛、想其所想,方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悬壶济世的"仁医"。

寒来暑往,陆彤言从计划到行动,始终为安多县医疗走上台阶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开展教学查房以集体讨论疑难病例,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提升人员总体医疗素质与水平,此外,陆彤言在进行实战练兵的同时也开设学术讲座,从技术到意识对当地医疗进行多方武装……日复一日、步履不辍,陆彤言始终热情饱满,针对每一个技术要点不厌其烦地进行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心贴心交流;在援藏的那段日子里,他带领学员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相继成功开展了3项以上的新技术、新项目。将近二十个月,一年多的日月更迭,陆彤言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总达200余人次,更为安多县人民医院培养了30名可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专业医务人员。

十年前与十年后,陆彤言的心境从未变化。如今当他听闻院内再次派驻医疗队要前往安多县进行支援工作的消息时,他还是一如当年那样第一时间向院内申请,希望能再为安多县、为医院援藏事业多做贡献。

比起陆彤言的"再续前缘",王昊和王旭此次的援藏之行,则更像是去赶赴一场圣洁的"初次约会"。决定随队前往西藏之前,王昊已经上学了的女儿翻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盒交给王昊,说:"爸爸,你带些文具给西藏的小朋友吧,我最喜欢的艾莎公主文具盒你也带去,她们一定会高兴的!"稚嫩却饱含真挚的话语顿时酸了这个大男人的鼻腔眼眶。他知道,对刚上学的孩子而言,漂亮的文具就是情感的寄托、是美好希望的所在,而他也将在随队出发的行囊中,满载着女儿对他和西藏小朋友的美好祝愿,怀抱着使命必达的决心与信心赴往高原。相较于王昊的女儿,王旭的"小棉袄"还尚且年幼未步入课堂,但是她也有她的叮嘱要送给自己的爸爸:"爸爸,你去西藏也要用给我治病的针灸针给他们治病吗?那你轻点扎,小朋友们都怕疼。"话里带着可爱而稚气的担忧,忍俊不禁的王旭听后也很是心疼。孩子年幼,自己不能陪伴在侧,父亲与医生,小家与大家,让他和王昊都无法倾向于前者,面对亲人的泪水和拥抱,他们虽然满心不舍,赶赴藏区的意志与信念却从未动摇。出发在即,王昊与王旭的家人纷纷表示对他们的决定给予绝对支持,在困难面前,相较于他们的小家,藏区的群众百姓显然更需要他们的庇佑与守护,这是使命,更是荣耀。

此次前往西藏自治区安多县,由于地处平均海拔4800米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且安多县藏医院刚刚开诊不久,诊疗能力与工作开展尚不成熟。今年又因为疫情影响,安多县藏医院承担着边境口岸的疫情排查工作,使得医院从硬件到软件整体都十分紧张。沈阳市中医院在前期一直通过电话、远程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其业务工作进行着指导,帮助其科室开诊等筹备工作顺利推行。针对安多县现有医疗情况,在此次医疗队赴藏前,沈阳市中医院多次召开援藏工作座谈会,充分了解受援医院的需求,拓展援助工作的开展途径,选派优秀人员,结合实际精心制定授课内容,做好援助人员的后勤保障。

回到开始的那一幕,9月初的清晨,沈阳市中医院院长吴星恺亲赴机场欢送即将飞往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开展支援工作的医疗队,并如家人般一再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予以叮嘱。此次援藏,是承接先前脚步、延续医者博爱的重要契机,肩负着安多县藏医院针灸推拿科以及药局的整体建设工作,将通过义诊、会诊、授课以及操作演示、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强安多县藏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更进一步提升安多县藏医院的诊疗技术及业务水平。院长吴星恺还强调在援藏工作期间,务必要将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发扬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尽可能为西藏人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年年莺飞草长、花开柳绿,但并不意味着年年都可无忧无为、坐拥硕果,唯有不懈耕耘,方才不负十年步履艰辛。沈阳市中医院援藏医疗队的陆彤言、王昊、王旭三位都明白,永在路上布施仁爱的路途注定不会一直平坦,脚步也绝不能始终禁锢于原地,守护安康的使命注定沉重,却也始终充满希望地在不远处亮着光。身为不断前行的医者,他们在出发飞往西藏的那一刻,带走的除了履职尽责的坚毅与果敢,更有着心怀众生的博爱与至诚,而这些,则必将在紧随其后的援藏之旅中,给远方的他们带去跨越困难艰险的最大支持,也为高原上翘首企盼的百姓带去守卫安康的坚实力量。

来源:沈阳市中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