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被双双罢免、员工发公众号质疑“恶意收购”、上交所发来问询函、新任董事长被拒门外……大连圣亚的“内斗”愈演愈烈,连电视剧的编剧,估计都不敢这么开脑洞。

于是,某些媒体再次开始狂欢,毕竟只要抓住东北营商环境说事,总能轻易地站在舆论和道德的高地,再加上新任董事长杨子平“投了十几亿连公司门都进不了”的论调,又开始“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抨击。

早在今年四月份,个人股东杨子平及磐京基金就通过股票市场不断增持。原有势力本以为来了贵人,表示欢迎产业资本方通过投资实体经济的形式促进大连圣亚的健康发展,何曾想是“引狼入室”——原董事长王双宏、原副董事长刘德义的职务被罢免,大连圣亚国资大股东大连星海湾派驻的董事吴健、独立董梁爽及3名监事全部被罢免,原来的管理层和大股东彻底失去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权,而杨子平占据新董事会的6个席位,磐京基金占1个席位。

随后,大连圣亚核心人物、提出“大白鲸计划”的行业老手肖峰,也被解聘。要知道,“大白鲸计划”是圣亚目前的发展核心,新管理层在解聘肖峰后,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信息。这时,原有势力才反应过来,这群人要的不仅仅是董事长的位置,而是整个公司,并质疑,若是公司连业务主心骨都不要了,连做什么都不明确,那大连圣亚不就只剩空壳了?

突然间,“壳股”一词浮现在原有势力的脑海中。虽然在2017年遭遇监管,但轰轰烈烈的股市炒壳造富神话至今还在流传,股民对蜜糖砒霜的滋味念念不忘,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股票大师专门发掘“壳股”为生。同时,经过大连圣亚的调查,发现磐京基金的毛崴“早有案底”,2019年10月16日因涉嫌实施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立案调查,2020年3月3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予以通报批评并计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原有势力害怕了,害怕这群人不是为了公司以后的“钱景”,而是意在那个壳。

在和大连圣亚“内斗”的同时,磐京基金也没闲着。西安旅游近日公告披露,磐京基金仅用6个交易日就增持5%,达到举牌线,而且“未来12个月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

大连圣亚与西安旅游除了都是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两者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行业的上市国企,市值较小,国资控股比例较低,大部分是流通股……这些,也是“壳股”的特征。

因此,市场上还有一种大胆的猜测:“(磐京基金)先把这两个壳资源的旅游企业买进来,掌握话语权和控股权之后,再将这两家旅游公司进行合并,整合公司财务报表、公司的形象,将来公司股价做上去之后,再抛售,这也是PE一种本事。”

或许,原有势力的抵抗,并不是臆想的那样,是舍不得权力与财富,而是一种对公司的保护。

但杨子平和磐京基金虽然有“抢壳”的嫌疑,那也只是猜测,其行为于法于理并无失据之处。

或许就像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说的,野蛮人收购的目的之一是把不作为的高管赶走,让公司潜力最大化发挥出来,这会威胁在位高管的利益,但对股东们是好事。而之所以这些收购者被称为“野蛮人”,就是因为他们把资本回报放在首位,对不作为的管理层和多余的员工会手下无情。上市公司管理层处于私利,会本能地排斥“野蛮人”的进入,保护自己的饭碗。

两方的争斗,或许没有一个恶人,只不过采取评了某些不明智的“对抗举措”,事实到底怎么样,或许还是要相关部门还是站出来发声。

最应该斥责的,是那些听风是雨的无良媒体,听一面之词,就斥责东三省的营商环境,把“投资不过山海关”拿出来说事。

2019年7月,阿里巴巴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签约现场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必过山海关”。阿里巴巴和黑龙江将在数字农业、普惠金融、扩大内需、企业上云和数字政府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双方逐步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务、智慧农业、工业企业上云、智慧旅游等领域展开合作,加速建设“数字龙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黑龙江以创新方式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19年6月12日,腾讯与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沈抚新区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辽宁实体经济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进辽宁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全省数字化转型升级。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光辉曾表示,“投资不过山海关只是一个说法,并不是说东北就真的没有投资,东北也有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如沈阳哈尔滨等,只是和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但东北这两年营商环境也有改变”。

《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就针对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做出规划导向。东三省正在打破偏见,实现跨省连通合作。在事实水落石出之前,切莫凭刻板印象来“推导事实”,错误引导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