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和副董事長被雙雙罷免、員工發公衆號質疑“惡意收購”、上交所發來問詢函、新任董事長被拒門外……大連聖亞的“內鬥”愈演愈烈,連電視劇的編劇,估計都不敢這麼開腦洞。

於是,某些媒體再次開始狂歡,畢竟只要抓住東北營商環境說事,總能輕易地站在輿論和道德的高地,再加上新任董事長楊子平“投了十幾億連公司門都進不了”的論調,又開始“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抨擊。

早在今年四月份,個人股東楊子平及磐京基金就通過股票市場不斷增持。原有勢力本以爲來了貴人,表示歡迎產業資本方通過投資實體經濟的形式促進大連聖亞的健康發展,何曾想是“引狼入室”——原董事長王雙宏、原副董事長劉德義的職務被罷免,大連聖亞國資大股東大連星海灣派駐的董事吳健、獨立董梁爽及3名監事全部被罷免,原來的管理層和大股東徹底失去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權,而楊子平佔據新董事會的6個席位,磐京基金佔1個席位。

隨後,大連聖亞核心人物、提出“大白鯨計劃”的行業老手肖峯,也被解聘。要知道,“大白鯨計劃”是聖亞目前的發展核心,新管理層在解聘肖峯後,沒有發表過任何關於公司發展戰略的信息。這時,原有勢力才反應過來,這羣人要的不僅僅是董事長的位置,而是整個公司,並質疑,若是公司連業務主心骨都不要了,連做什麼都不明確,那大連聖亞不就只剩空殼了?

突然間,“殼股”一詞浮現在原有勢力的腦海中。雖然在2017年遭遇監管,但轟轟烈烈的股市炒殼造富神話至今還在流傳,股民對蜜糖砒霜的滋味念念不忘,直到現在還有不少股票大師專門發掘“殼股”爲生。同時,經過大連聖亞的調查,發現磐京基金的毛崴“早有案底”,2019年10月16日因涉嫌實施操縱證券市場違法行爲,被中國證監會上海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立案調查,2020年3月3日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予以通報批評並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原有勢力害怕了,害怕這羣人不是爲了公司以後的“錢景”,而是意在那個殼。

在和大連聖亞“內鬥”的同時,磐京基金也沒閒着。西安旅遊近日公告披露,磐京基金僅用6個交易日就增持5%,達到舉牌線,而且“未來12個月不排除繼續增持的可能”。

大連聖亞與西安旅遊除了都是旅遊行業上市公司,兩者還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行業的上市國企,市值較小,國資控股比例較低,大部分是流通股……這些,也是“殼股”的特徵。

因此,市場上還有一種大膽的猜測:“(磐京基金)先把這兩個殼資源的旅遊企業買進來,掌握話語權和控股權之後,再將這兩家旅遊公司進行合併,整合公司財務報表、公司的形象,將來公司股價做上去之後,再拋售,這也是PE一種本事。”

或許,原有勢力的抵抗,並不是臆想的那樣,是捨不得權力與財富,而是一種對公司的保護。

但楊子平和磐京基金雖然有“搶殼”的嫌疑,那也只是猜測,其行爲於法於理並無失據之處。

或許就像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說的,野蠻人收購的目的之一是把不作爲的高管趕走,讓公司潛力最大化發揮出來,這會威脅在位高管的利益,但對股東們是好事。而之所以這些收購者被稱爲“野蠻人”,就是因爲他們把資本回報放在首位,對不作爲的管理層和多餘的員工會手下無情。上市公司管理層處於私利,會本能地排斥“野蠻人”的進入,保護自己的飯碗。

兩方的爭鬥,或許沒有一個惡人,只不過採取評了某些不明智的“對抗舉措”,事實到底怎麼樣,或許還是要相關部門還是站出來發聲。

最應該斥責的,是那些聽風是雨的無良媒體,聽一面之詞,就斥責東三省的營商環境,把“投資不過山海關”拿出來說事。

2019年7月,阿里巴巴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簽約現場表示,“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必過山海關”。阿里巴巴和黑龍江將在數字農業、普惠金融、擴大內需、企業上雲和數字政府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雙方逐步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智慧農業、工業企業上雲、智慧旅遊等領域展開合作,加速建設“數字龍江”,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助力黑龍江以創新方式做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2019年6月12日,騰訊與遼寧省人民政府、瀋陽市人民政府、沈撫新區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動遼寧實體經濟與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共同推進遼寧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全省數字化轉型升級。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光輝曾表示,“投資不過山海關只是一個說法,並不是說東北就真的沒有投資,東北也有經濟發展不錯的城市,如瀋陽哈爾濱等,只是和一線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但東北這兩年營商環境也有改變”。

《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就針對制約東北振興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做出規劃導向。東三省正在打破偏見,實現跨省連通合作。在事實水落石出之前,切莫憑刻板印象來“推導事實”,錯誤引導輿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