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在前方

全球芯片行業巨震,史上迎來最大收購交易!據9月14日多方媒體報道,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正式宣佈將以最終400億美元(約2728億元),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英國手機芯片設計廠商ARM。

諸多專業分析人士認爲,如果這一收購最終達成,英偉達與ARM的聯合將構建一個強大的芯片集團。全球芯片行業將迎來全新變化,而華爲可能也將面臨一次巨大的威脅,再添新變數。爲什麼這麼說呢?

衆所周知,ARM的地位比較特殊,是一家全球主要的芯片設計公司。雖然ARM不生產芯片,但其芯片架構被英特爾、高通、三星、華爲海思等廠商使用,應用於大多數安卓和蘋果手機之中。

芯片的生產是一項分工明確的工作,大致分爲芯片設計、芯片製造以及芯片封測三大步驟。在芯片行業發展至今,除了英特爾、三星那樣從設計、製造、封測全部包攬的巨頭,其餘都是分工明確。

比如,蘋果、高通、華爲海思主要設計芯片,設計完成交由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製造,後續封測就是下游企業進行完成。

ARM就是將最初設計好的芯片架構(指令集部分)授權給芯片設計公司,像高通、蘋果、華爲海思等,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再次開發。據公開資料顯示,ARM壟斷全球95%的芯片架構市場。

也就是說,ARM在芯片產業的體量,可能不如英偉達、英特爾那麼大,但是其在芯片產業的地位不容忽視,絕大多數的芯片設計公司都需要ARM的架構。

目前,美國掌握着芯片半導體的命脈,佔據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如果作爲美國芯片巨頭企業英偉達收購ARM,這就意味着未來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話語權再次增大,預示着各國的半導體產業興衰間接掌握在美國手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像臺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三星等,都將在9月15日無法在爲華爲供應芯片,不就是美國企業掌握着絕對的技術。無論是芯片製造領域還是芯片封測領域,在美國掌握的技術下,臺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等都無法繞開美國技術。

如果英偉達再收購ARM的話,那麼美國在芯片半導體行業會更加的有底氣,對於後果不言而喻。

當然了,雖然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以2728億收購ARM,是華爲不想看到的結果,但是最終還是發生了。

因爲,華爲海思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儘管設計出了諸如麒麟、鯤鵬等高端芯片,但是麒麟、鯤鵬芯片也是基於ARM架構完成的。

如果ARM被美國企業收購,那麼以後海思芯片的設計可能會存在着新的變數,無法再獲得ARM的授權,因此這是華爲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英偉達此次收購ARM遭到了半導體行業的強烈反對,比如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就強烈不滿。他表示,將ARM賣給英偉達將會是一個行業災難。

ARM擁有數千名員工,其生態及合作伙伴遍佈英國各地,如果ARM賣給英偉達,英國的科技發展將受到影響。而且一旦ARM成爲了美國公司,在未來的任何銷售都將受到約束。

儘管,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表示,針對ARM的技術管轄、出口管控要求與限制等,將決定權保留在英國不會改變。但是外界,仍然存在着諸多因素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像英偉達收購ARM牽扯比較大,官方公開表示,預計需要18個月時間。而且需要得到,中國、英國、歐盟、美國等相關部門批准纔行。再加上半導體行業的強烈反對,最終能否實現收購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有一說一相信大部分半導體企業都不願意看到英偉達收購ARM,尤其是英國。至於原因,估計就像外媒報道的那樣,ARM成爲了美國公司將不利於英國的科技發展,這樣的滋味肯定會不好受。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哪個企業都不會這樣做!

本期討論:英偉達收購ARM最終會成功嗎?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