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銷、不促銷、不上市”的老乾媽,在輿論市場上始終堅持低調。8月結束了所謂“QQ飛車互聯網營銷”,最終也被證實是有心人惡意操作。

然而,過度的低調和專注,也讓老乾媽長期經營着單一產品,不僅無法在調味料上有更大突破,還被海天味業、李錦記等企業蠶食市場份額。

靠一瓶辣椒醬走天下的老乾媽,看似卡在了辣椒醬裏,動彈不得。

一、 夾擊10元辣醬

2014年,老乾媽陶華碧退出管理層,“後老乾媽時代”正式啓動。

在外界看來,“後老乾媽時代”和此前的經營發展相比,變化甚微。但老乾媽的銷售和收入一直在增長。2019年,其銷售業績超過了5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能取得如此成績,關鍵在於對“10元價格區間”的掌控。

較長一段時間,低於10元的老乾媽沒利潤,高於10元的老乾媽無市場。

但隨着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花15元以上的價錢去買一瓶辣醬,也願意嘗試新的品牌。於是,老乾媽的競爭對手也增多了。

海天旗下的辣味“拌飯醬”,殺入了老乾媽最堅固的10元堡壘,在2019年其銷售總額達22.91元,接近老乾媽的一半且毛利率高達47.56%。

頭部調味料企業李錦記,也已經有了11元左右的“豆鼓香辣醬”。

二、 擴圈與被擴圈

因中國南方嗜辣,和近些年日益火爆的川菜市場,辣醬成爲市場規模較大的品類。

老乾媽也在悄悄擴大市場,用不太辣的辣醬口味,讓更多人接受辣醬。

但當市場範圍被擴大之後,我們會發現,除辣椒醬外,還有更龐大的市場空間;辣醬之外還有多口味辣醬。

老乾媽是中國調味品市場最重要的企業之一,但卻從未對這個市場有過覬覦,專注辣醬從未出圈。

然而,專注並非是是調味料行業的“江湖規矩”,各大企業都在研究新品類,企圖破圈。

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在2019年的收入規模198億元,基本上是老乾媽的4倍,其主營業務構成中,除了最強的醬油之外,還有、雞精、醋等多種產品。

靠起家的李錦記,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擴展了數十個醬類品類和各種醬油。

辣椒市場並非一成不變,單一的辣味,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口味。包括香菇醬、牛肉醬、剁椒醬都在稀釋着傳統辣醬。老乾媽在這些“新型辣醬”市場中,市場號召力十分有限。

三、 保守主義的經驗理念

作爲生活必備品,老百姓對辣醬的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以相對靜止的策略應對市場變化,對企業的品牌壁壘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面對各類競爭者,專注的企業不能犯錯。一旦在經營中出現失誤,問題就會被放大,最終導致收入、利潤或市場份額的流失。

老乾媽的每一次新產品探索和嘗試,必須依靠自有資金,這意味着產品的出錯率更低,企業的經營也越發保守。

但保守就不犯錯了嗎?不是的。從更換辣椒產地風波,到“鵝冤事件”,如今老乾媽的的內部管理能力,並非能保證萬無一失。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