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國竹炭之鄉”稱號的浙江遂昌,這裏處處散發出濃郁的竹炭文化。不僅有着我國唯一的一家“中國竹炭博物館”外,還有一條以“觀、喫、住、娛、購”爲一體的炭文化園區。炭緣客棧、炭窯酒吧、竹炭美食、炭養生館、炭旅遊休閒購物街等,濃郁的炭文化氣息和特色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參觀中國竹炭博物館和遊逛炭文化園區更是一個神奇的竹炭文化之旅,不僅能全面地瞭解古往今來的竹炭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展望,也對神奇的竹炭有了更深的瞭解。本篇就和大家聊聊古今中外“炭”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

遠古時代,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從使用天然火到鑽木取火、用炭木保存火種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易於保存的炭火,使人類對火的應用更自如,更方便。

在我國古代戰場上,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孫臏的“增兵減竈”就是用無煙炭火迷惑敵軍的一個著名戰例。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同拜鬼谷子爲師,兩人同學兵法,一天,鬼谷子給他們兩出了一個題目,行兵打戰,總要埋竈做飯,做飯就要燒柴,燒柴就有煙,不利隱蔽。於是鬼谷子給他們七天的時間,去找“無煙柴”。七天後龐涓一無所獲;而孫臏從試燒的木柴中發現了木炭。木炭被稱爲“無煙之柴”,且方便攜帶好運輸,更適合戰時使用。我想當年孫臏用“圍魏救趙,增兵減竈”而戰勝龐涓,其中木炭應功不可沒。

木炭本身有着無數的孔隙,這些氣孔能有效地吸附空氣中一部分浮游物質,並吸潮隔離了外界空氣。古人早就知道炭的這種性質,於是帝王將相死後,爲保持身體的不腐爛,在棺槨外側都加有一層炭,使內部就形成了一個真空,以保證千年不腐,這已在無數次的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印證。

肥皂的發明也起源於炭灰。相傳古埃及有個給國王做飯的廚師,一天不小心將一盆羊油弄翻在炭灰裏,爲避免受到處罰,他趕緊清理收拾,雙手上沾滿了帶羊油的炭灰。在洗手時,他發現要比往常洗得更乾淨了。這事被國王知道了,就命令他手下的人按照廚師的方法,製造沾有油脂的炭灰來洗手,這樣肥皂的雛形出現了。

而燈泡的發明更是離不開竹炭,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明了一種用炭棒作燈絲的電弧燈。這種電燈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那時發明家愛迪生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壽命長的電燈。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做了試驗,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昂貴,普通人家難以適用。1879年,經過反覆實驗,愛迪生最後證明用炭絲來作燈絲,燈光效果好,壽命長。於是燈泡走進了千家萬戶。

其實炭的使用早就走進了人們生活方方面面,古代的理髮匠都是挑着擔子挨家串戶,而擔子的一頭挑着理髮工具,另一頭則是木炭,而挑着的木炭是用來燒水給人洗頭理髮的。

小時候我們常常看到有挑着擔子走家串戶的爆米花,那時零食的缺乏,爆米花也成了孩子們心中的最愛。那時日常生活中的補鍋、溫酒也少不了木炭,更不用說家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喫上一頓令人垂涎的火鍋了。成語“雪中送炭”就是藉以比喻在別人急需要的時候能及時給予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要更深入的瞭解竹炭文化,那麼就到浙江遂昌,看看“中國竹炭博物館”逛逛炭文化一條街,這裏是集“觀、喫、住、娛、購”爲一體的炭文化綜合園區。這裏不僅山水秀美、景色怡人、交通便利,更是國內首家集“觀炭歷史文化、喫炭美味佳餚、住炭環保客棧、飲炭健康茶水、娛炭特色酒吧、享炭輕鬆休閒、購原生態農產品”爲一體的特色竹炭文化主題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