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鞏 煒李近遠文 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寧縣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各級幫扶單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這場與貧困的決戰之中。

曾經貧瘠的土地一改前貌,老百姓的房前屋後修了平整的水泥路,鋼架大棚裏種着瓜果蔬菜,油松側柏翠綠遍佈,土蜂蜜讓生活更甜蜜,老百姓看病上學更加便利,電商扶貧讓農產品有了更多銷路。村裏條條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戶戶,村民們祖輩傳下來的土窯洞被磚瓦房替代,村民們業餘活動的文化廣場設施齊備,這裏已看不到貧困村的印記。

從鄉村振興到產業扶貧、從民生改善到黨建引領,幫扶單位各盡其責。在甘肅省人防辦、甘肅日報社和甘肅日報報業集團、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甘肅省分公司、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等幫扶單位的定點幫扶下,寧縣各方面工作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發揮扶貧幹部“尖兵”力量

國投集團掛職幹部在田間地頭宣傳扶貧政策。

駐村幹部是羣衆身邊的幹部,是羣衆發展的“領路人”。村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

今年5月,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駐村幹部、鄧家村第一書記張國宏回蘭州動手術。這期間,他仍惦念着村裏的產業和幫扶羣衆。

“最近的甜瓜、西瓜長勢如何……劉根學最近身體如何,老毛病沒再犯吧,還用不用從蘭州帶點藥回去?”他不時給一起駐村的幫扶幹部周軍打電話詢問情況。

“2018年2月,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派我到鄧家村駐村幫扶,我感到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張國宏說,在走村入戶中,他記下了每一位貧困戶的手機號,很快就全面摸清了全村貧困戶人口、住房、收入、資源條件等基本情況。很快,張國宏就融入村民中,成了羣衆認可的“自己人”,也成爲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幾年來,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先後派出的6名幫扶幹部跑遍了鄧家村所有貧困戶,詳細瞭解農戶生產生活情況,傾聽貧困戶的呼聲,與當地幹部羣衆一道,謀劃脫貧致富之路。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自2017年對慶陽市寧縣中村鎮的鄧家村、劉家村、政平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經過3年多的幫扶帶動,2018年鄧家村、劉家村整體脫貧,2019年政平村整體脫貧,集團幫扶的3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省人防辦在寧縣焦村鎮下個村共有幫扶幹部16人,大家圍繞羣衆身邊的實際困難,因戶開展幫扶活動,逐戶解決實際困難。積極配合落實產業獎補、入股等政策,在幫扶戶政策落實上,幫扶幹部盡心盡力積極配合。不定期進村入戶,通過拉家常、講政策,瞭解實際,發現問題,並與村幹部、工作隊隊員及時溝通,做到對戶情清楚,幫扶戶政策落實情況跟進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及時。

爲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精準選派駐村幹部,加強充實駐村幫扶力量。報社在人力極爲緊張的情況下,在原派出4名駐村幹部的基礎上,又增派了4名駐村幹部,使得向4個幫扶村派出的駐村幹部達到8名。

駐村隊員認真履行助推精準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建強基層組織、爲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五大職責,嚴格按照管理辦法履職盡責,當好扶貧政策的宣傳員、貧困羣衆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資金項目的監督員、強基固本的指導員、精準脫貧的戰鬥員。

幫扶責任人在動態調整、跟蹤落實“一戶一策”的同時,按照市縣統一部署,在戶內建立“一戶一檔”,即:將每戶貧困戶戶內產業發展收入、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惠農補貼、民政救助、社會幫扶等各項惠民幫扶政策和工作落實,以檔案的形式整理留存,使各項惠民政策有效落實的同時,讓廣大農戶對各項惠民政策心知肚明,家喻戶曉,增強羣衆滿意度。

憑藉着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風紮實,駐村幹部受到基層幹部羣衆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2019年,公司定點幫扶寧縣盤克鎮武洛村、潘村村、湘樂鎮任勞村3個村78戶貧困戶。”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甘肅省分公司派駐慶陽市寧縣湘樂鎮深度貧困村任勞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李振東說,今年,單位直接投入資金42.6萬元,主要通過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幫助建設基礎設施等扶貧項目開展工作。

基礎設施扶貧 煥發農村新活力

如今,走進寧縣盤克鎮宋莊村,這裏綠樹成蔭,溪流潺潺,遊人如織。

宋莊村是深度貧困村,位於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子午嶺西麓。依託白吉湖水資源和國有林場育苗技術優勢,宋莊村大力發展苗木種植產業。

這裏有一座浮水橋,當地村民稱爲“連心橋”。

“宋莊村這幾年享受了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惠農好政策,幫扶單位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幫助援建了連心橋,不僅方便了村民通行,而且解決了村民包括貧困戶的苗木運不出來的難題。”村文書暢志濤感慨地說。

定點幫扶以來,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35萬元幫扶資金,並協調縣扶貧辦配套資金55萬元,建成2座便民橋,使撂荒十幾年的幾十畝耕地重新復墾,增加農戶的收入。

在閆溝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30萬元幫扶資金,修建排水渠、急流槽、水渠蓋板和螺旋管等,有效解決村內排水不暢問題,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生產生活。

出行難,一直是下個村鄉親們的頭疼事。

應民之呼,省人防辦把道路問題作爲開展幫扶的頭批工程,先後協調相關部門爲下個村修建了6公里的水泥路和9.4公里的砂石路,徹底解決了羣衆的出行難題。道路修好後,又積極爲村裏安裝了60盞路燈,給羣衆晚上出行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省人防辦把幫扶重點聚焦到改善整個下個村基礎條件上,兩年間,村部文化廣場、衛生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紅白禮儀大廳……在省人防辦的幫助下,下個村的基礎面貌不斷革新。

鄧家村曾因交通不便,制約着當地發展,要致富先修路。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把鄧家村村道建設列爲重點幫扶項目,協調資金240餘萬元,規劃建設了農村公路四級標準的水泥路。

3.7公里的鄉村道路不長,卻連通了鄧家村通向外面的世界,讓當地的農副產品走向了市場。

村民們都說,村裏有一條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送給鄧家村的連心路、致富路和希望路。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

健康扶貧作爲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不單是把健康送到了貧困戶家裏,也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帶給了羣衆。

鄧家村貧困戶劉根學早些年在外地打工時,右腿受傷感染留下了很嚴重的後遺症,每年季節交替時都會犯病,痛癢難忍。得知劉根學的情況後,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領導自費聯繫慶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上門爲其診治。

劉根學說:“當時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的領導來我家,知道我腿上的毛病後,就立即聯繫了醫生,醫生給我檢查上了藥,領導還從蘭州捎回來很多藥,現在我這毛病再沒犯!”

從2017年起,集團就組織蘭州機場和慶陽機場急救中心醫護人員赴鄧家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爲村裏的貧困戶免費體檢、送醫送藥、宣傳普及衛生常識,講解家庭急救方法,免費義治260多人、體檢580餘人,先後送去3萬多元的藥品和健康書籍。

針對貧困戶對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和能力不足的問題,省郵政分公司邀請慶陽市中醫院專家爲3個村貧困人員進行義診,以羣衆需求爲導向,爲村民免費體檢、免費提供處方及藥品,詳細介紹疾病預防和用藥方法,並宣傳健康常識。

有產業有銷路 拔除窮根不含糊

寧縣湘樂鎮瓦窯村新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鐵梁

來到位於湘樂鎮瓦窯村寧縣仙秦道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一羣羣蜜蜂在蜂箱周圍來回穿梭,空氣中瀰漫着芳香。

湘樂鎮目前已建成寧縣湘樂隴蜂園和仙秦道養蜂合作社,帶動25戶貧困戶養殖土蜂600餘箱實現增收。

在瓦窯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47萬元幫扶資金,協調縣財政、扶貧辦和東西部協作扶貧等配套資金400餘萬元,建成瓦窯村林麝、肉牛和中蜂綜合養殖小區。引進龍頭企業慶陽協盈養殖有限公司,建成林麝養殖場舍一期工程,穩定實現林麝人工實驗性馴養,創辦扶貧車間,解決5戶貧困戶穩定務工。

目前,寧縣扶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5戶養牛戶養殖肉牛150頭,探索採用投牛還犢的形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此外,帶動貧困戶48戶按照“331+”模式實現入股分紅。

在前渠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幫扶資金20萬元,建設苗木培育基地提灌噴淋工程一處,幫助前渠村進一步提升苗木培育產業。同時,協調慶陽市林草局給瓦窯村、宋莊村農民合作社合計無償投入2年生油松苗60萬株,價值42萬元。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各幫扶單位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幫農戶穩脫貧不返貧。

鄧家村位於馬蓮河河畔,沙質土地種出的西瓜、甜瓜格外香甜,村民也有着多年的種植經驗。

2018年年初,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出資70餘萬元建成了蔬菜大棚扶貧產業項目,佔地55畝,建設鋼架蔬菜大棚64座,種植西瓜、甜瓜和蔬菜等。

爲了切實保障鄧家村貧困戶的切身利益,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與寧縣縣委、中村鎮黨委及貧困戶代表細緻溝通,決定成立聯合黨支部,同時成立“航寧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58戶貧困戶,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運營管理,大家齊心合力發展特色瓜菜產業。

合作社實行一年兩次分紅模式,第一次以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獎補資金總額的16.8%進行分紅,第二次以“5+3+2”的模式進行利潤分配。確保58戶貧困戶每年可以拿到大棚收益的50%,大棚收益的30%用於參加勞動的貧困戶按照工分計算進行分成,剩餘20%的收益用於合作社發展基金。

2019年蔬菜大棚投產的第一年,合作社給貧困戶分了紅,最高的分到了7000多元,最少的也分到了3000元,分紅金額總計20多萬元。

村民王甲斌已年過七旬,他將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甜瓜。除了土地流轉費外,他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年也有近2萬元的收入。

“這是多少年來,村裏最大的產業。一次收入這麼多,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王甲斌說。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發揮自身優勢,將幫扶村大棚所產甜瓜運往蘭州、西安、西寧等地。

“2019年以來,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先後在幫扶的鄧家村、劉家村及政平村購買了約150餘萬元的甜瓜、西瓜、黑豬肉和紅薯等農產品,解決幫扶村農產品銷售,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並通過和西寧、西安等地聯繫,幫助幫扶村銷售農產品。”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駐村第一書記周軍說,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集團爲貧困戶增強發展產業的信心,同時助力合作社發揮引領作用,去年合作社共收益170餘萬元。

貧困戶既是消費扶貧的幫扶對象,也是消費扶貧產品的供應者。

省郵政分公司利用郵政網點、郵樂購站點、三農服務點、郵樂網等郵政線上線下渠道助推農產品進城,通過網絡走出去,初步達到轉變觀念、能人帶動、網絡傳播、增收致富的目的,將蘋果、小雜糧、土蜂蜜、土雞蛋等特色產品進行線上推銷,拓寬農民增收。

爲了實現高效益,省郵政分公司給予盤克鎮物流寄遞費六折優惠,並安排縣分公司專員廣泛走訪農戶,給農戶講網絡營銷知識,幫助農戶建線上平臺、做推廣。2019年1至10月,委託寧縣郵政給湘樂鎮贈送蘋果箱2915件,通過郵政寄遞蘋果2萬多公斤,助農增收13.47萬元;爲盤克鎮贈送蘋果箱6544件,通過郵政寄遞蘋果3.9萬多公斤,助農增收25.9萬元,同時爲盤克鎮農民銷售土雞蛋、土蜂蜜、核桃、小雜糧和黃花菜等,助農增收5萬餘元。

各幫扶單位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千方百計提高貧困戶的產業覆蓋率,同時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搭建銷售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爲寧縣脫貧攻堅注入持久發展動力。

黨建引領 扶志凝心又聚力

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近年來,寧縣各幫扶單位將黨的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推動黨建和扶貧雙推進,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組織保障。

各幫扶單位積極開展支部聯建活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省郵政分公司在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同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的原則建立健全支部互幫互補機制,不斷提升黨員服務水平。先後出資6萬元爲武洛村、潘村兩個村建設標準化黨建活動室,2019年與所幫扶的三個村簽訂了支部共建協議書,積極開展結對共建活動。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充分發揮報社特點和優勢,加大精神扶貧力度,激發羣衆內生動力。積極發揮媒體宣傳優勢,突出精神扶貧,立足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努力將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甘肅日報及所屬子報、網站、客戶端、新媒體今年共刊發上百條有關寧縣脫貧攻堅的稿件,挖掘貧困戶脫貧典型和鄉村幫扶幹部典型,用身邊人的事蹟教育貧困羣衆。爲4個幫扶村和兩個鄉鎮贈訂《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制報》等5種16份報紙,以滿足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每日甘肅網爲寧縣開闢“印象寧縣”宣傳窗口,對寧縣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特色農產品、旅遊資源等進行全方位推介,提振當地幹部羣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年初開展了“千副春聯進農家”活動,組織中書協、中美協和省書協、省美協近20名書畫家,書寫近千副春聯及500幅字畫贈送給幫扶村的村民,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文明鄉風建設。

省人防辦協助舉辦廣場舞培訓班,豐富羣衆業餘生活,協助舉辦了一次慰問演出,以及家居環境美、文化素養美、勤勞致富美、家鄰和睦美和愛心奉獻美爲主題的“五美家庭”創建評選活動,表彰五美家庭17戶,樹立新風。

扶貧先扶志,脫貧先立勤。

爲更好更快更紮實地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把就業扶貧作爲帶領鄧家村脫貧致富的新出路,依託扶貧產業項目,開展電商培訓、經濟作物種植及養殖培訓等,爲貧困戶提供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技能。

2019年8月14日,鄧家村劉根學、鄧金旺、李彥玲等8個貧困戶歡欣雀躍地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崗位——鄉村綠化員(保潔員)。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根據幫扶村新農村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專門設立了8個公益崗位,爲每個公益崗位每月發放500元工資。2019年,該集團駐村幹部積極溝通引導幫扶村困難羣衆,鼓勵他們到合作社務工,並按照當地標準足額髮放了70餘萬元的務工費用。此舉解決了幫扶村出不去、沒能力、有特殊困難羣衆的生活問題,增加了羣衆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