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我國製造業遭遇了不小的衝擊。但是疫情也催生了不少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製造迎來新升級。

數字化重塑製造業 智能製造加速升級

一般而言,傢俱生產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產品質量嚴重依賴工人的技術熟練度。廣州一家家居定製企業,得益於門店設計端和工廠生產線的智能化以及數字化升級,今年以來業績依然保持相對穩定,二季度淨利潤更是同比去年上漲了26.46%。

企業意識到,每天近8000張訂單,每張訂單所涉及的板材在50件左右,每件板材又包含了花色、打孔、封邊等在內的至少10個數據,也就是說每天都需要處理數據量近400萬個,如此龐大的數據處理量,要讓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的同時還要提高生產效率,無疑數字化改造升級是必然的選擇。

深圳的陳女士所經營的服裝定製企業,去年中旬剛升級完成了數字化前端量體和工廠剪裁系統,通過AI技術將34顆紅外線攝像頭運用到量體環節,顧客只用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數據採集。改造之後,陳女士所在的公司人力總成本下降了近30%,目前已經開始實現盈利。

位於深圳南山區的一家科技企業,主要爲高端製造企業提供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隨着人工智能不斷與各行業相結合並落地應用,他們公司的業務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何軍:一年前,我們整個技術和研發人員總共只有400人,現在已經有將近800人,這個必然是整個業務的體量和巨大井噴的需求,帶動公司的研發人員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人工智能與製造業的融合,是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實現生產智能化,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傳統制造企業更加註重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構建智能工廠。

融通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負責人 何天翔:在很多傳統行業,在人工智能框架下的數字經濟方式,能夠給予這些產業進行大的一些升級,能夠充分提高產業效率和精準度,同時大大降低產業的成本。我們認爲,在人工智能下數字經濟的升級,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方向。

薪資上不封頂 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缺口大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智能製造的“生態圈”越來越豐富,不過,一方面是產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人才需求卻沒能跟上。

詹東暉是一家從事人臉識別產品研發企業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由於公司業務的拓展,他們也在想盡辦法招攬人才,避免在激烈競爭中被拉開距離。

瑞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東暉:隨着新基建的政策的鋪開,勢頭還是會保持高速增長,從我們公司來看,在明年的畢業生招聘上,還是會給予20%-30%以上的薪資增長。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佈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19-2020年版)》指出,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強勁的發展浪潮中,研究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人才需求在短時間內激增,但人工智能領域仍然存在人才儲備不足且培養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預計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內有效人才缺口達30萬。

深圳追一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吳悅:對AI(人工智能)相關的畢業生,起薪差不多在3萬-4萬/月,甚至有可能會更高,特別優秀人才,我們也沒有說一定要去封頂。

教育部今年公佈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179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去年僅有35所高校獲批,今年這一數量漲勢迅猛,超過去年的5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