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做好教育需要弄清楚的根本問題。省第二實驗學校用啓發式教育改革的系列創新舉措給出了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科技社團的老師向學生們講解稀土光源護眼燈的科學原理。

“同學們,這個稀土光源護眼燈是我校一位高年級同學的作品。現在請你們說一下,這個檯燈有哪些優缺點?”在省第二實驗學校南湖校區的一次科技社團活動中,指導教師張豔民講解完科學作品中蘊含的知識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我覺得它亮度穩定、光線均勻,沒有閃爍、不刺眼。”“缺點是燈頭角度設計偏低,不利於長時間使用。”……在張豔民的啓發下,學生們一邊在臺燈周圍仔細觀察,一邊爭先恐後說出自己的觀點。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活動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啓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習知識的人,還要讓學生成爲創造知識的人。”張豔民說。

建校30餘年來,省第二實驗學校不斷探索內涵式發展道路,潛能教育、體驗教育、有效教學成爲推動該校卓越創新發展的三大特色。針對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發生的結構性變化,該校全面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文化基礎課、興趣拓展課、實踐創新課三大課程羣爲中心,構建了多層次、交叉性、科學化的課程結構,以“成就每一名學生、成就每一位教師”的教育初心,努力建設一所受人尊敬的學校。

今年8月,在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全面小康·魅力之都”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之魅力單位評選活動中,該校獲評“長春十大名校”。

來源:長春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