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村裏有多少地?賬面資產幾何?增值情況怎樣?村民搞得不是很清楚。開展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後,大家終於知道了村裏有多少資產、有多少資源,尤其是每年個人分紅情況一目瞭然。

2019年8月,我區集中人力、財力,組織3個涉農街道11個涉農社區開展了集體資產清產覈資、權屬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股權量化,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確定了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明確了股權收益分配方式,歷時一年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完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第一步就是清產覈資,摸清家底。”

區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爲切實解決村集體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制度措施不夠規範和完善等問題,我區積極推行實行“九步工作法”,開展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即成立組織機構、宣傳發動、制定實施方案、清產覈資、成員身份認定、股權設置與管理、資產量化、召開成立大會建立組織機構、股改總結資料整理歸檔。

經過全面的清查覈實,做到了“三清”:集體家底摸清,誰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搞清,集體和農民的關係理清。

不少村民向記者反映,清產覈資前,感覺村集體資產好像是“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卻摸不着,集體家底有多少不清楚,對自己擁有的份額也很模糊。但清產覈資讓過去的“一團麻”變成了現在的“一賬清”,查實了集體資產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基本實現底清賬明。

“摸清家底後,規範集體資產管理是基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組織、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爲鞏固集體資產清產覈資成果,增加農民收入,我區在清產覈資的基礎上,建立村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把村集體資產納入成都市農村經營管理綜合業務系統、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管理系統,每年定期清理上報,定期開展線上和線下督查,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資金使用不夠規範、制度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村集體資產管理實現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

爲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組織、增加農民收入,各集體經濟組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區位等優勢,千方百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駙馬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都紅砂花鄉生態旅遊管理有限公司利用黌柏路、花博路兩側拆遷但暫時未拆除的房屋對外招租,先後增收40多萬元。

近年來,各集體經濟組織也充分運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結合區位條件、資源稟賦、資產狀況,發展集體經濟,重點是採取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閒置資產、存量資源,成效明顯。

2019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資產收入達407.53萬元,11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全部享受了分紅,人均分紅900多元,村民變“股東”,讓村民真正感受到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帶來的實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