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包了一臺飛機到臺灣,要運回所有芯片。包機費都花了六七百萬。

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爲芯片禁令的最後期限,臺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廠商正在趕貨,隨着芯片斷供日期的臨近,大家都在等待華爲會有什麼新的應對動作。

昨天有媒體報道說,華爲旗下企業海思大手筆包了一架貨運飛機,目的是趕在最後期限,把麒麟與相關芯片在9月14日之前運回來,提高備貨庫存量。

有媒體報道指出,過去華爲訂購芯片,從未看到海思會包機運送芯片。有專家推測,專機費用大約130、140萬人民幣左右,且未計關稅及兩地機場地面費用,不過這點錢對於華爲來講肯定是九牛一毛,重要的是把芯片都運回來。運回來之後,可能短期內都不在再會跟臺積電、聯發科等有芯片合作了。

這也是美國的目的,要全面封殺華爲向第三方採購芯片,切斷華爲的芯片渠道,相當於拔掉華爲勉強維生的“呼吸器”,這一招是既狠又絕,而且更絕的是,後期又變本加厲的將華爲在全球的38家子公司也都列入黑名單,從而斷絕華爲可以獲取芯片的觸角。

以華爲目前的芯片儲量,華爲“最後一代”的高端芯片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着有約1000萬臺華爲Mate40/Pro手機可以用上這一芯片,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

面對這一局面,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說:從芯片問題上看,中國所有行業都應該清醒了吧?芯片問題給了企業反思,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限制反而讓大家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危、機並存。”

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坦言,“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生產,華爲沒有辦法生產。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只做了設計,這也是教訓。”

對於美國製裁,我們應該認識到,短期內確實是弊大於利,對華爲可能有不小的傷害,但是從長遠的眼光看,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刺激,有利於激活國內芯片、手機配件產業,而且國家也已經開始出臺了一些刺激扶持政策,助力相關技術發展,假以時日產業鏈形成之時,也就是我們徹底擺脫隨時被掐脖子的窘境之日。

點贊關注社長,學習更多商業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