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物質發電第一股退市危機難解,76歲董事長身兼董祕等四職

記者 席菁華

生物質發電第一股離退市只有一步之遙。

截至9月15日,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凱迪,000939.SZ)仍未披露2019年財報。

2017-2018年,*ST凱迪分別虧損了54億元和48.1億元,且均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按照相關規定,若*ST凱迪2019年仍爲虧損,公司股票將可能被終止上市交易。此外,若該公司未能在9月30日前披露財報,同樣觸及《股票上市規則》關於終止上市的有關規定。

今年4月29日,*ST凱迪披露的信息顯示,預計2019年淨虧損19.21億元。

*ST凱迪成立於1993年,1999年登陸A股市場,是一家以生物質發電爲主營業務,兼顧風電、水電的清潔能源平臺型公司。

中國生物質能聯盟發佈的2016年全國生物質發電企業排名中,*ST凱迪的發電裝機規模位居榜首,一度被稱爲“生物質發電第一股”。

自2014年起,由於公司進行大規模收購,*ST凱迪負債急劇上升。

2017-2018年,相比同類上市公司兩年新建3-4家生物質電廠,*ST凱迪高息舉債,新建了9家生物質電廠,擴張步伐過大。

2018年5月,*ST凱迪發生了中票違約,生物質電廠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爆發。

由於發生多起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ST凱迪旗下部分生物質電廠停產,發電量及收入大幅下降,加上財務費用過高,導致該公司連續虧損。

8月17日,*ST凱迪發佈的半年度報告顯示,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近10億元,同比下滑16.09%;淨虧損8.36億元。

半年報顯示,*ST凱迪自兩年前陷入債券危機,衆多債權人通過訴訟、凍結、執行等措施進行資產保全,一直持續至今,導致公司業績下滑。

此外,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ST凱迪大部分運行電廠被迫停產,加上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電費拖欠嚴重,運營生物質電廠當期現金流動嚴重不足,所欠農民的燃料款發生“滾雪球”效應,造成電廠持續運行的動力下降,生物質發電量同比下滑。

9月10日,*ST凱迪公告稱,因資金週轉困難,其目前未能清償逾期債務共計約184.4億元,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公司淨資產爲19.14億元,逾期債務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比例爲963.3%。

截至9月3日,*ST凱迪共有28個賬戶被凍結,申請凍結金額70億元,被凍結賬戶餘額爲467萬元。

在退市危機之際,*ST凱迪人事變動頻繁。

9月12日,*ST凱迪人力資源總監江林宣佈辭職。

公告顯示,江林辭職的原因是公司無法正常發放工資,以及公司訴訟給其產生“限高令”等原因。辭職後,江林不在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且本人已離開公司。

在江林之前,*ST凱迪多位董監高已相繼離開。半年報顯示,今年76歲的孫守恩兼任董事長、執行總裁、財務負責人和董祕等四職。

孫守恩爲*ST凱迪的老班底,此前曾任公司執行總裁、副董事長、董事。2019年11月,前任董事長陳義龍辭職後,孫守恩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2018年7月,*ST凱迪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後,*ST凱迪相繼進行重組、重整等動作,打響“保殼戰”。

當8月,*ST凱迪創始人陳義龍重新擔任公司董事長,提出“股權處置+資產處置+債務重構”的重組措施,但因大股東資金佔用等問題,該方案以失敗告終。

2019年5月,*ST凱迪通過司法重整議案,希望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的風能發電業務及大量林地以回籠大額資金。但之後陷入困局。

因虧損持續,該公司2017-2018年年報連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2019年5月13日,*ST凱迪股票暫停上市。

當時,*ST凱迪還因六項違法事實,遭到行政處罰。

其中,該公司時任董事長陳義龍、時任財務總監唐秀麗因存在虛假信息披露等多重違規行爲,行爲性質惡劣,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秩序,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被採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19年11月,陳義龍向上市公司提交書面辭職報告書。他表示,若自己繼續擔任董事長,將導致廣大股民、債權人對凱迪生態的重整喪失信心。

*ST凱迪在2019年12月31日公告稱,自發生債務危機以來,公司各項工作陷入嚴重困難,且員工欠發工資時間長,累計金額大,21家未生產電廠2019年社保斷保,已出現員工集體到勞動監察舉報、政府上訪、封閉電廠大門等方式進行維權的情形。

截至今年6月末,該公司資產總額爲316.27億元,較上年度末下滑1.97%;負債總額325億元,資產負債率爲102.69%。

截至6月底,*ST凱迪已投運生物質發電廠46家;總裝機容量1362兆瓦,已投運風力發電廠3家,裝機容量187.5兆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