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踏上援疆路 譜寫邊疆大愛歌

——記敬業奉獻好人陳金嶺

胡楊網記者郭雪偉

有一種距離叫千山萬水,有一種情誼叫心手相牽。從黃河之畔到戈壁荒灘,從嵩山之麓到東天山下,一位來自中原腹地的援疆幹部,選擇連續兩次援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來疆爲什麼,在疆幹什麼,離疆留什麼”的“援疆三問”,他就是現任十三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援疆幹部陳金嶺。

2017年9月29日,河南文化援疆項目電視劇連續劇《花開時節》在蘭考縣舉行開機儀式。

援疆期間,陳金嶺利用河南文化大省優勢,牽頭協調創作了《山高水長》《兵團頌》《花開時節》《一家人,一家親》等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一件件文化精品不但滿足了當地職工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而且成爲全國人民認識兵團、瞭解兵團、走近兵團的一張張有力名片。

2017年12月,陳金嶺和愛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陪護布德爾森一家三口。

在做好宣傳文化援疆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他用自己的善行義舉幫扶哈薩克族牧民一家的故事在天山南北傳爲佳話,特別是幫助吐爾得汗·斯蘭木的小女兒布德爾森解除雙手大拇指先天多指畸形病患,改寫了這位哈薩克族小姑娘命運的故事先後被中央媒體、新疆媒體以及當地媒體紛紛報道。

2017年12月30日,陳金嶺帶領親戚一家三口從河南做完手術回到哈密,在機場受到家族代表的熱情迎接。

三年的援疆時間,有人覺得很難熬,但陳金嶺不這樣認爲,他反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爲他心中裝着職工,口中念着百姓,他在兵團十三師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正如他在2019年年底的第九批援疆幹部歡送表彰會上代表援疆幹部發言時所說:“援疆,是我們每個援疆人心頭時時處處都應該擔當起的重任,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情懷。”正是因爲這種責任、義務和情懷,陳金嶺在即將結束第九批援疆之前向組織遞交了繼續援疆的申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再次援疆。

舍小家爲大家,連續兩次援疆,陳金嶺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對家人的愧欠。70多歲的母親要接受髖關節錯位的大手術,遠在千里之外的陳金嶺心急如焚,一邊是千頭萬緒的工作,一邊是至親至愛的母親,面對兩難選擇,他沒有向組織提出請假申請,而是含淚寫下了“自古忠孝難兩全,祈福母親平安”的話語。

在援疆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裏,有多少次家人生病他都不能陪在身邊,有多少次家人需要他時都身在遠方。

情難捨,意難卻。三年的援疆生活,陳金嶺早已把兵團十三師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當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陳金嶺覺得更加親切,更加溫暖,更加值得!

2018年9月18日,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向十三師捐贈圖書6000冊。

雷厲風行是陳金嶺一貫的工作作風,在上一批的援疆工作中,他策劃組織10次集中採訪報道活動、刊發宣傳稿件5000多篇(條)。他參與起草的《河南省文化援疆實施方案》,在援疆省市中率先實施了文化援疆九項行動,內容涵蓋哈密和十三師29個文化項目,打造了一個系統、邏輯、實效的文化潤疆工程。

工作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陳金嶺所做的每一項工作無不接着地氣、帶着民情,因爲他時刻牢記着援疆時的初心和使命,時刻忘不了以人民爲中心的援疆情懷。

由於事蹟突出,2017年5月他的家庭被全國婦聯評爲“全國最美家庭”。2017年他被評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聯誼活動先進個人”“2017溫暖鄭州十大民生人物”, 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被河南援疆前方指揮黨委評爲“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優秀共產黨員”“第九批對口援疆工作先進工作者”“第九批優秀援疆幹部人才”,2018年入選第六屆兵團道德模範侯選人。2019年被哈密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被兵團黨委授予“兵團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0年被兵團黨委評爲“第九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兵團記二等功一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