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成人做不到對所有的事情都能保持高度專注,只能在自己職業範圍或者感興趣範圍內保持較高的專注度一樣,孩子也是如此。

同樣,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到四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家庭、學校(職場)、社會和自己。專注力也不例外,同樣會受到這四個方面的影響。

所以,孩子專注力不穩定,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

下面聽程老師來分析造成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一、大腦發育尚不完全

當孩子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時候,大腦神經不斷被打斷、重塑,加之承擔大腦CEO角色的前額葉發育不完全,就導致孩子對自身能量調用、情緒管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簡單來講,如果孩子喜歡看電視、或者玩遊戲,由於對自身情緒管控不足,也就是自制力不夠,假若家長不及時進行管控,孩子每天睡眠不足,第二天的專注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或者,如果孩子不喜歡從事某項活動(比如畫畫、寫作等),但是在家長強迫之下不得不做的時候,孩子就很容易顯得疲勞,在其他方面的專注力就會明顯顯現出不足。

二、孩子對於某一方面的興趣

作爲成人的我們經常會做這樣的事情:如果遇到好看的、感興趣的電視、書籍或者遊戲的時候,經常會保持很長時間的專注,傳說中的追劇一族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同理,孩子在這方面也是一樣。我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這樣的特徵:

當孩子在看書、玩樂高積木或者拆東西(不喜歡的玩具,尤其是電動汽車之類)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異常地專注,甚至可以保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完全違背了那個年齡段孩子專注力維持的時間。

包括當他上初中後,在玩電腦遊戲或者進行編程練習的時候,也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專注。而這種專注和他平時做作業時候的專注度完全不具備可比性(這也許是大多數家長爲之頭疼不已的原因吧)。

三、社會(學校)因素的影響

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這個名詞來源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次實驗:

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他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爲名單上的學生根本就是隨機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當然,之所以這些教師會相信測驗結果,是因爲羅森塔爾本人具有非比尋常的權威性,使得他們從內心相信這些名單上的學生,會有所不同,故此給予了非比尋常的關注。

日本IHM研究所所長江本勝通過多年研究,寫出的那本《水知道答案》,同樣也證明了在善意環境下水分子的結晶形狀要比在惡意環境中的結晶情況要更加美麗。

通過程老師十多年對各個年齡段,上千名學生的觀察,當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或者喜歡某一課程的時候,他在這門課程上花費的時間會明顯優於其他課程。同樣,他們也會收穫到較好甚至優異的成績。

所以,老師能否掌握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課堂節奏的把握程度,以及手否能夠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也會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

同樣,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同學關係,對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家庭因素的影響

我們經常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語態度、養育方式、教育觀念和行爲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在大多數家庭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當孩子專心玩耍的時候,父母叫孩子喫飯,如果不起身,有可能就會被斥罵;當孩子在專心閱讀的時候,家長叫孩子喝水或者喫水果;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看手機,或者看電視。

家長很多無意識的行爲,甚至包括凌亂而不是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都會對孩子原本就相對比較脆弱的專注力造成影響。

結束語

事實證明,孩子專注力偏弱或者不穩定,並非是有孩子本身意願導致。而是因爲學校、社會、家庭以及孩子四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想要改善孩子的專注力水平,也必須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家長給孩子營造相對整潔、安靜的學習環境;加強與學校老師的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鼓勵孩子,給孩子正向激勵,尤其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興趣,同時鼓勵孩子擁有自己的愛好;加強孩子時間管理方面的能力。

專注力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並非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足夠的細心和愛心。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