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高中時,看到一本有關心理的書,是教人們疏導不良情緒的(其實現在充斥網絡的雞湯文也會這麼寫),其中有一條說當你不開心、很生氣的時候,把憤怒發泄出來就好了。你可以大聲吼罵,使勁摔打一些東西,總之,怎麼爽怎麼來。據報道,日本很多公司爲了防止員工得抑鬱症,就爲員工設置了發泄室,讓員工可以在裏面盡情發泄情緒。甚至把領導的相片掛在發泄室裏以供泄憤。

其實我並不主張太過隨意發泄負面情緒,尤其用摔打破壞東西比較暴力的方法。適當發泄有助健康,但人關鍵還是要用理智控制情緒。每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就會有人說那是你沒生氣到一定程度,那是你沒體會到壓力越大反彈越大。人老是理智理智地,容易把自己憋壞的。我笑笑,他們說的也對,但我覺得我說的也有一定道理。我用自身經歷解釋一下吧。

在我產後的半年期間,我深受“產後抑鬱餘威”的困擾,常因爲一件小事很生氣,瀕臨理智的邊緣。也開始懷疑人要是理智太過頭是不是抑鬱的開始?我想起那本書中的介紹,也許我該嘗試別的辦法疏導不良情緒。一次因爲寶貝喫奶的問題和老公起了衝突,我們都很生氣,他帶着孩子出去逛順便躲避我的情緒火苗,正好一個人在家,我就試着這麼做了一回。我很生氣地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我不要當奶牛!我要自由!什麼都要我來付出,受夠了!”找一些摔不壞的東西狠狠地摔到地上,並用腳使勁踩使勁跺,發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滿。

我以爲怒氣會消退一些,可是很奇怪,我發現,這些舉動反而讓我更憤怒了。如果說,100分是滿分的話,一開始的憤怒程度是40分,這麼一發泄,憤怒程度居然變成了80分。我開始懷疑老公還愛不愛我?男人都是大騙子。這段婚姻到底正確嗎?甚至開始後悔生孩子......這些行爲好像把憤怒這頭怪獸從籠子裏放出來了,它一下子變得抖擻壯大起來。憤怒的能量層層升級,在我的身體裏四處衝撞。我恨不得把自己也發泄出去。

怎麼會這樣?我很驚訝。氣喘噓噓坐在地上,頭腦好久才恢復了思考。從那以後,我對這個辦法產生了懷疑,也再沒用過這個辦法。

直到很多年後,當我瞭解了心理學比較新的一些理論,我才明白,情緒並不是像存錢罐裏的硬幣,是有一定數量的,你把它發泄完了,情緒就消失了。

不是這麼簡單。還說我的例子,從表面看最初的憤怒情緒好似隨着體力的消耗也被消解了,可引發關於其他方面的不滿留在了我心中,下一次可能就會變成更大負面情緒,需要更多的憤怒更激進的手段,理智會在這種情況漸漸變弱。

處在雞毛蒜皮一堆家務事的中年女性朋友最清楚這種滋味,孩子有些調皮行爲或者不認真寫作業,要是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那天若被領導訓了,又或者婆媳有了矛盾,可能是孩子當時回了嘴。就很容易忍不住,或者不想忍,一下子爆發出來,就會越數落越生氣,“氣不打一處來”,真的像是把關在籠子裏的怪獸放了出來,到處咬人。

還好,我一般是到吼的程度就停止了,我幾乎沒有打過孩子。大家也知道的,有的媽媽說着說着還不解氣,直接就動手打了。拍幾下屁股還不解氣,打着打着下手就重了。

恰巧家人在旁看不下去說兩句,不是不滿意這位媽媽也是不滿了。操持一大家子本不容易,還不被理解,那委屈怎一個忍了得,家裏怎一個雞飛狗跳場面。我這麼描繪不是批判誰,我家也有過,所以我瞭解。我想找出問題的最關鍵,然後解決,慢慢解決。畢竟我們都想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爲我們要內觀自己,適當做些改變。

心理學家認爲,我們的大腦裏好像住着兩個“人”。一個“人”負責做出各種行爲,而另一個“人”,則負責解釋,我們爲什麼要做出這個行爲。大腦接受到這個解釋後,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以使情緒能夠吻合行爲。

所以,當我們表現出一種情緒,這種行爲就會影響我們的大腦,產生這樣的情緒,進而影響我們的身體,激發相應的能量。

因爲得出來情緒激發行爲,行爲加重情緒,層層疊加,大腦完全被憤怒控制,理性不再起作用,怎麼解氣怎麼來,完全看不到後果。就想我舉的例子,媽媽開始只是督導孩子寫作業結果演變成全家大戰,什麼事到了無節制,人就會對其失去控制,導致更壞的結果。

我們一直以爲,憤怒的情緒會導致憤怒的行爲。心理學家告訴你,

憤怒的行爲也會導致憤怒的情緒

。是不是有點顛覆三認知?

當你沒有節制地發泄情緒時,大腦會針對你的行爲作出判斷——哦,你這樣大吼大叫、摔摔打打是在生氣,隨即,大腦就會產生更加憤怒的情緒,來對應你的行爲。所以,你會感到更加憤怒,甚至憤怒得失控。情緒激發行爲,行爲加重情緒,層層疊加,大腦完全被憤怒控制,理性不再起作用,怎麼解氣怎麼來,完全看不到後果。

一起感悟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