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上50年都不膩的房子一定有它過人的地方吧。

實際上能夠讓人一直住不膩的家,一定是隨着一起成長且溫馨的。

今天隨拾趣君來看看。

就是這樣平淡無奇的房子。

房主是上世紀70年代回國的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到如今已經在這樣的房子裏面生活了50多年了。

整個房型是我們農村很常見的小平房,通常只有一到兩層。

都是爲了生活房子不用很大,足夠住就可以了。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院子,房子的面積50平米,這在農村很常見。

如今前後院子也都建起來了,還蓋起了鐵皮棚。這在南方地區因爲雨水多,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起到一個疏導雨水的作用。還能夠讓院子使用起來更加舒適。

前院的另一側可以擺放桌椅,平時會客的時候可以直接在門口進行。大部分時間都會用來風乾食物或者草料。

看着這些雖然時間不久,但是有農村院子裏獨特的風格。紅磚牆沒有任何修飾,有的只是歲月的痕跡和年復一年的青苔。

人老了,沒有啥事幹。最大的愛好就是養養花草,溜溜鳥。鳥兒婉轉的叫聲,彷彿在歌頌歲夜景好。青蔥的盆栽,也在平淡中茁壯起來。

房子雖然會翻新,但是生活的態度不會改變。這個門面雖小,但是也是承載了一家人的回憶。過了這道門就是溫馨舒適的家了。

陳舊的傢俱不值幾錢,但也陪伴了十幾個春秋。倍加愛惜才能愈發舒適。

沙發上的墊子樸實無華,但是坐在上面一定非常舒服。

因爲房子面積不大,兩個人住剛好。老兩口的孩子都已經步入了中老年,子孫也成家立業。在縣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生活。

所以對於他們來講看似擁擠的小房子,其實非常大,客廳的傢俱雖多,但那是爲了隨時歡迎回家的孩子。

客廳的另一頭擺放着洗衣機和擺放電飯煲的臺。房子雖然舊,但是家電卻很新穎,這種舊時代與新事物的融合讓人有種莫名感慨。

房樑上掛着的鳥,是家裏老人的心頭愛,也是最大的生活樂趣。

新砌的竈臺,沒有了柴火大鍋。那對老人來說,砍柴燒火的日子早已經遠去了。現代的文明讓人生活得更加方便了。可惜會少一些熟悉的味道。

對老人家來說,馬桶也許是非常好用並且相對安全的新事物。範新國的衛生間,處處都透着光亮。即便沒怎麼打理也和新的一樣。

靠近小溪、小河的家庭喜歡都河裏洗衣服。離得遠的就喜歡在家裏砌一個這樣的水泥臺,用途很多。洗衣服,洗菜都在這樣的臺子完成。

與時俱進,老兩口還給自己的水龍頭安裝了過濾頭。

這是後院,可以看出房子前後一致,都沒有怎麼裝修,除了裏面把牆給刷白了。外面給人的質樸感覺真的非常棒。老兩口自己動手讓自己的家變得更加好,也更加舒適。

活了一輩子,沒有什麼大追求,能夠平平安安,健康過好日子就足夠了。

一個讓人住50年都不會膩的房子一定是和人一起變化,一起成長的。除了不斷改變的佈局和外觀,更重要是愉快的回憶和溫馨的情感在裏面。

我是拾趣君,

更多精彩歡迎來拾趣生活家。

今日話題:你覺得能讓你住一輩子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