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止是一場比賽

更是志願者的盛會

展示、分享、交流

志願服務經驗與體會

湖北省市27家單位

聯合發起、鼎力支持

3大會場

5場主題活動

17個市州

50支志願服務隊伍

9月12日至13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團省委、省殘聯、省民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十堰市人民政府、省志願者協會共同舉辦的2020年湖北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決賽暨志願服務嘉年華活動在十堰舉行。

00:39

本次活動以

“文明志願行 建功新時代”

爲主題,

涵蓋項目大賽決賽路演、

志願服務項目展示、

分享交流、社區觀摩

和頒獎儀式等環節,

全國志願服務領域知名專家

和全省志願者代表齊聚十堰,

共同見證一場

“志願盛宴”

經過層層篩選,激烈角逐,由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青年志願者協會推報的6個項目,從全省676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經過公開評審和路演答辯,斬獲1個金獎(共10名),5個銀獎以及優秀組織獎。

金獎名單

推報參加第五屆湖北青年志願公益項目大賽的項目

“廢棄寶”公益慈善志願服務項目

榮獲金獎

銀獎名單

(向下滑動查看)

推報參加第五屆湖北青年志願公益項目大賽的

“禮樂學堂”文化志願服務項目

“助燃希望,關愛同行”武漢市關愛殘疾未成年人項目

愛從這裏延伸項目

推報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的

武漢地鐵“文明地鐵 愛心伴乘”志願服務項目

“做紅色文化的知音,傳新時代志願之聲”志願服務項目

以上5個項目榮獲銀獎

優秀組織獎名單

高 校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體育學院

市 州

武漢十堰

襄陽 恩施

宜昌 黃石

此外,經綜合評定

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青年志願者協會

以及武漢大學團委等13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獎

據悉,本次大賽的獲獎項目,將繼續代表湖北角逐全國賽。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項目介紹

“廢棄寶”公益慈善志願服務項目

項目單位:

武漢市漢陽區春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項目簡介:

2018年11月23日,“廢棄寶”公益慈善志願服務項目正式啓動,以推進社區綠色生活方式爲切入點,探索着“垃圾分類”“可回收物”“零廢棄”“志願服務”“公益慈善”之間的聯結。聯合7家物資回收公司共同推進,在小區設置回收箱、發掘社區骨幹志願者組建隊伍,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垃圾分揀回收等志願服務活動,與慈善組織合作引入慈善衆籌,鏈接醫療機構建立“健康互助”服務。逐步探索出“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公益衆籌+健康互動”的社區創新治理模式,以居民舊物回收利用爲紐帶,“0壓力、0負擔、0門檻”參與志願服務,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本項目榮獲2018年漢陽區社會組織公益創投一等獎,2019年省、市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C類,並在漢陽區人民政府官網、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漢陽知音等多家宣傳平臺開展相關報道,並獲得市、區民政局和區城管局的一致好評。

項目介紹

武漢地鐵“文明地鐵 愛心伴乘”志願服務項目

項目單位:

武漢地鐵文明志願者服務總隊

項目簡介:

爲充分發揮乘客對武漢軌道交通運營服務的監督作用,建立和完善運營服務監督機制,進一步踐行武漢地鐵“知你心憂、懂你所求”的服務理念,提升運營服務質量,創建文明乘車環境。武漢地鐵於2016年1月正式啓動“文明地鐵 愛心伴乘”志願服務項目,選拔、招募一批熱心公益、關心軌道交通事業發展的地鐵“常乘客”志願者參與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協同共治,通過開展“隨行志願服務”和“信息即時上報”等活動,爲市民在出行過程中開展文明護行志願服務創造條件,進一步提升武漢地鐵安全、文明服務水平。

該項目自2016年正式實施以來,3萬名地鐵志願者以軌道交通爲陣地,不斷傳播文明,助推城市發展,探索打造300餘場“地鐵排隊日”“文明禮儀進車廂”“安全文明乘車知識進校園”“夏日納涼,文明不降溫”“向職業乞討說不”等一系列有聲勢、有創意、有影響的主題志願服務活動。4年來,項目共計17萬人次參與,累計志願服務時長39萬小時。志願者引領的文明風尚通過軌道交通不斷傳播,也爲更多有志願服務需求的市民搭建了平臺,安全、文明、和諧的軌道交通出行環境也在全體志願的共同維護下持續提升。

項目介紹

“助燃希望,關愛同行”武漢市關愛殘疾未成年人項目

項目單位:

武漢市漢陽區陳春芳社會工作服務站

項目簡介:

“助燃希望,關愛同行”是武漢市關愛殘疾未成年人項目,爲改善殘疾未成年人(主要服務對象腦癱兒,自閉症兒)的早期生活、康復訓練和教育狀況;給予家庭關懷和心理支持,倡導優化其友好教育和生活環境;結合現有的資源,培養志願者團隊,特別是帶動服務對象家庭成員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讓殘疾未成年人儘可能地“走出家庭,走進社會”,從而促進社會融合,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並提供居家喘息服務和日間喘息服務。

截止2020年8月,服務對象共計2244人次,共有5個典型個案,7個支持性小組,探訪135人次,即時輔導372次,開展大活動26場。疫情期間線上一對一康復輔導受益160人次,一對多康復課程受益402人次,心理諮詢輔導25人次。項目中,持續用自有宣傳平臺對外宣傳。截止到2020年8月,項目圖文的閱讀量達5.3餘萬人次,累計推送230餘篇,引起大量社會關注。此外,通過收集到的參加家庭人員的意見表顯示,服務對象對活動時間編排、活動的形式、活動的場地、活動的內容滿意程度都達到了97.9%,服務對象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滿意程度100%。

項目介紹

“禮樂學堂”文化志願服務項目

項目單位:

湖北省博物館

項目簡介:

“禮樂學堂”文化志願服務項目是湖北省博物館依靠自身文化資源,以館藏特色文物爲依託所創建,以不同形式廣泛服務於社會公衆的基層志願文化服務項目。旨在以“禮”和“樂”的精髓,引導社會公衆感受“有序”“和諧”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豐富的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014年9月項目啓動至今,“禮樂學堂”志願服務團隊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樂於奉獻,立足博物館、走向社會,針對不同受衆的認知能力、文化需求、生理特徵等因素量身定做適宜的文化服務項目,受到社會公衆的廣泛讚譽。

在關愛盲人的“讓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溫馨課程中,志願者團隊採取一對一服務視覺障礙人士確保受衆安全及效果,通過講解、聆聽演奏、觸摸體驗編鐘等音樂文物環節,讓盲人羣體感知禮樂文化,感受社會的關愛。湖北省盲人協會主席劉漢雲代表盲人朋友感慨地說,“讓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關愛盲人朋友課程是爲盲人朋友量身定做的課程,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羣體的關愛。項目曾7次獲得文化部優秀或典型服務案例稱號,《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等多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

項目介紹

愛從這裏延伸項目

項目單位:

礄口區六角街張勤手語導醫志願服務隊

項目簡介:

本項目主要服務於康復醫療、助殘扶弱、扶貧濟困領域。以聾人爲服務對象,關心其日常生活狀況,提供相應的導醫服務及心理陪伴。服務方式主要包括開展手語導醫諮詢、聾人健康科普和聾人結對幫扶等活動提供服務,同時積極與武漢市各大高校、礄口區聾協以及街道等其他組織合作,展開以聾人爲主要參與者的活動,引導其參與正常的社會活動。本項目主要是爲了給聾人朋友提供生活與心理上得以疏導,同時豐富其日常活動的平臺。

張勤手語導醫志願服務隊曾獲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獎、礄口區六角亭街公益創投三等獎、優秀青年志願者服務組織等榮譽。項目負責人張勤老師爲聾啞患者導醫的先進事蹟也曾先後受到《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媒體關注報道,並被人民網、網易、新浪等新聞門戶網站相繼轉載,湖北電視臺對他進行專訪,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項目介紹

“做紅色文化的知音,傳新時代志願之聲”志願服務項目

項目單位:

漢陽區琴斷口街道七里一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項目簡介:

2017年“紅色引擎”工程實施以來,七里一村社區積極深化紅色引擎成果,開發“做紅色文化的知音”項目,在黨的基層治理中不斷探索新方法。項目由熱愛唱歌的黨員羣衆發起、於2017年3月成立七里一村紅馨合唱團,以增強居民傳承紅色知音文化的意識,提高社區居民的音樂鑑賞能力,培養志願者精神,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爲宗旨。以“憶初心、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爲紅色主線,在社區黨員羣衆中開展紅色志願服務,將黨的好聲音、好政策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圍繞“學紅色理論”“開紅色教育課堂”“用紅色達人”等,通過邀請專家授課、共建合作單位黨員互學、社區與高校互學、讀書交流等方式學習十九大精神、黨員政策法規教育等內容,辦好社區黨委、黨小組、社會組織、學校理論“微課堂”等主題。爲提升基層黨建能力、鞏固社區基層治理創新成果。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累計演出180餘場,宣講60餘場,服務覆蓋8000多人次。

與祖國同行

青春因奮鬥而精彩

爲人民服務

青春因奉獻而美麗

讓我們從今天出發

爭當志願者

弘揚正能量

書寫人生華章

讓我們從此啓航

弘揚志願精神

助推文明進步

以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絢爛的明天

責任編輯 / 志青春新媒體運營中心

圖文來源/ 青春十堰、中國青年志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