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與技術相融,精彩可想而知。

9月15日,瞰世界-第六屆(2020)中國無人機影像大賽頒獎禮上獲獎的作品,無一不是藝術性和技術性兼具。

飛手通過他們的鏡頭,帶大家進入一個全新視角去看世界:見證南京版“火神山”建設過程,記錄封城之後武漢城內普通的一天,重新認識賽博朋克風格下熟悉又陌生的深圳,探尋遼闊冰封的查干湖上的冬捕故事......

顯然,這些優秀作品在記錄的本職之外,還給人以啓發,跳出影像畫面創造了更大的發散空間。

飛手傳遞給觀衆的信息、能量超出作品本身,作爲大賽主辦方,搜狐也在以這樣一場賽事報道世界,引領用戶感知世界。如果仔細來看,其實搜狐與“飛手”之間也很多有趣的屬性重合。

文:彬彬(熊出墨請注意)

內容的力量

據悉,昨天晚上現場共揭曉了53項大獎。圖片單元分爲自然探索、城市創意、古建民俗、我愛天之藍四個主題,短片單元最佳航拍攝影、最佳創意航拍、最佳故事航拍等獎項。此外,還有疫情下的中國特設單元,以及年度短片、年度圖像和年度飛手三項大獎。

搜狐在頒獎禮的官方名稱裏用到了“饕餮之夜”這個詞,饕餮盛宴,直接從內容層面點出了或將作品給帶來的視覺享受。

以年度短片《攝影師鏡頭下武漢的一天》和年度圖片《南京“火神山”建成記(組圖)》爲例,跟隨畫面內容,觀衆瞬間便回到了疫情最爲緊張的階段。

1月24日,武漢正式封城。光谷廣場、江城大道立交、長江大橋、漢秀劇場、黃鶴樓、司門口、糧道街、漢街、戶部巷......飛手楊柯的鏡頭裏,原本人來車往熙熙攘攘的一座城市,瞬間安靜了下來。

街上除了外賣小哥還在穿行,行人寥寥。偶爾有市民騎着共享單車闖進畫面,形色匆匆。武漢市第七醫院門診樓前,患者口罩、墨鏡捂得嚴實,工作人員更是身着防護服全副武裝。蔡甸知音湖畔,火神山醫院建造現場,航拍視角下一臺臺挖掘機像是上了發條玩具,忙碌的工地與城市的安靜形成鮮明對比。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武漢”,楊柯在視頻最後表示,他相信“櫻花會再次盛開,過早的人們依舊喫着熱乾麪,街道會再次人聲鼎沸”。

飛手林琨拍攝的南京版“火神山”醫院建設組圖,同樣還原了抗疫第一線工人和醫護人員熱火產天與疫情賽跑的場景。頒獎禮上評爲對此作品給出了高度肯定,稱“這一切都將超越影像本身,成爲時代最珍貴的記憶。”

超越影像本身,這便是內容的力量。張朝陽在現場也表達了搜狐整體對內容的重視。“我堅信最好的作品來自用戶”,所以,搜狐目前在努力把產品做好,把社交關係搭理清楚,把平臺建好,吸引更多用戶生產好的內容。

所以,搜狐多年來一直錨定活動及內容戰略。無人機影像大賽今年已經做到了第六屆,優秀的賽事吸引優秀參賽選手,從而產出高品質內容輸送給搜狐媒體平臺,然後以此吸引更多關注,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正常循環。

結合案例更容易理解。比如,今年無人機影像大賽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短視頻內容呈現爆發式增長,短片單元共有25部作品入圍,明顯多過往年。之於大賽,這些優秀短片內容展現了無人機更多新的玩法和可能性。之於搜狐,短視頻增多加快了搜狐視頻雙輪驅動戰略中短視頻這個輪子的轉速。

另外,上週剛剛結束的狐友國民校草大賽,以及接棒而來的狐友國民校花大賽,這兩場比賽則是在爲搜狐視頻的長視頻版塊提供養料。之前熊出墨已經在相關文章裏解讀過此點,就不再詳細展開。

總之,出於對內容的重視,“中國無人機影像大賽將持續挖掘、培養該領域最優秀的創作者。搜狐視頻也將在短視頻領域,結合社會性、故事性和娛樂性做深度探索”,張朝陽說道。

技術的力量

內容展現的更多是人文藝術,而藝術性之外,好作品還必須具備另一要素——技術。因爲,技術是藝術的載體。

飛手是個技術工種,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9年版)》 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執照總數爲67218本。也就是說,放眼全國,持證上崗的飛手也不到7萬人。

有了駕駛技術,好作品還要求飛手的攝影技術過關。丁亦然投稿的《彩虹階梯》,在城市創意主題裏獲得了二等獎。臺北的深夜,一座老舊的建築,樓層卻被塗裝成了不同顏色,再加上燈光的點綴,“我能感受到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座冰冷的建築瞬間充滿了溫度”,於是他定格下了這一幕。

丁亦然《彩虹階梯》

分享作品的同時,丁亦然還表示拍攝夜晚城市“最重要的是控制畫面中的噪點,純淨的畫面往往會讓人眼前一亮,放慢快門,增加CMOS的進光量,降低ISO是最正確的方法。”

“無人機技術越來越成熟,飛手的專業技能也有所提高,獲獎作品是藝術創作與技術創作的完美結合”,張朝陽話鋒一轉,“今年大賽有無人機技術和直播技術的完美結合,現在正在官場直播的人氣值有1000多萬。”

的確,今年的無人機影像大賽頒獎禮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播。張朝陽現場連線位於烏魯木齊的的飛手,向觀衆展示了南山風景區的景色。特邀嘉賓郎朗接入芝加哥飛手信號,看到實時畫面後他不由感慨,“芝加哥給了我第一個在全世界露面的機會,對我來講芝加哥是一個讓我夢想成真的地方。”

技術改變了信息的呈現方式,從而給受衆以新鮮的感知,在無人機影像大賽之前,分屏直播技術已經參與到搜狐的多場活動。比如,搜狐新聞馬拉松四地聯合開跑、狐友校草大賽線上雲海選,這些都給參與者和觀衆帶來了創新的體驗。

另外,直播技術的加入也重塑了活動的傳播過程,“以前的活動,等到大家拍攝的視頻或者記者寫的文章,數小時之後才能傳播,是延時的。但現在,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平臺的搭建,直播的流行,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看直播,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更高級,更有衝擊力的媒體傳播方式。所以,搜狐視頻會繼續探索做真正的直播。”

不難看出,張朝陽對直播分屏技術的前景非常看好,據他透露,接下來狐友國民校花大賽也將也會使用該技術。

堅韌的力量

“攝影師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古建民俗類一等獎作品《雲上金頂 天下峨眉》的拍攝者覃光輝坦言。

覃光輝《雲上金頂 天下峨眉》

雲海之中盤着一座孤山,孤山之上立着閃光的金頂,金色朝霞又在遠方呼應。空靈飄逸,名山風範盡顯。

爲了定格這份景色,覃光輝再出發前兩個月就開始準備,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告,收看金頂直播,甚至在山上過了春節,直到大年初一疫情封山纔不得已下山。

此番經歷與本屆大賽主題“堅韌的力量”恰好契合。實際上,大賽每一幅獲獎的優秀作品背後都藏着創作者的堅韌。

記錄G318公路人文和美景的《川藏線》短片獲得了最佳FPV(第一視角)航拍獎項,作者陳子軒表示拍攝過程異常艱難,報廢了6臺無人機,路上還遇到了車禍;自然探索類一等獎作品《雷擊廣州塔》,作者邱遠彬稱今年雷季已經嘗試過幾次航拍閃電,結果都不理想。拍攝《雷擊廣州塔》當天,爲了拍到雷電擊中廣州塔的瞬間,他耗光了三塊電池拍了300多份素材。

特設單元疫情下的中國還凸顯了中國人民的堅韌。運送病人去做檢查的中山市醫護團隊,抗疫期間不停工的快遞小哥,正在噴灑消毒劑的小區等等,透過影像,國民在危難時刻的堅韌直擊人心。

“今年很不容易,尤其是疫情下的武漢和中國,我們每個人都在呼喚堅韌的力量,我們要感受中國人的力量。”

就作品來說,拍攝者和被拍攝主體的堅韌成就了作品的高質量,而優秀作品雲集則促成了本屆大賽的成功。當然,這份成功還離不開搜狐六年以來的堅持,“堅持也是搜狐的精神”。

前面已經提到,無人機影像大賽今年已經是第六屆,這體現了搜狐對活動及內容戰略的堅持。而繼續向後延伸,能找到更具代表性的堅持之舉,那就是社交。

無人機大賽產出的短視頻輸送至搜狐視頻,而搜狐視頻在短視頻這塊堅持的就是社交分發。在搜狐新聞客戶端裏也能看到以關注流爲代表的社交元素。另外,搜狐還於2018年正式發佈社交產品狐友,主打年輕羣體,幫助用戶擴張社交圈。

“從做互聯網第一天就看好社交”,如張朝陽所講,“社交夢想不是一日的,而是二十年的夢想。”小中見大,無人機航拍領域,飛手已經通過一幅幅作品詮釋堅韌的力量。張朝陽對社交的執念,搜狐對媒體價值的堅守,多年積蓄的力量將推動搜狐整體的增長。

在熊出墨看來,搜狐爲飛手提供展示平臺的同時,也在踐行着”飛手”的精神。包括無人機影像大賽在內的活動及所有產品都是搜狐的“作品”,用戶就是搜狐的“觀衆”。以“作品”報道世界,引導“觀衆”感知世界,這也許就是不玩無人機的張朝陽,堅持六年連辦無人機影像大賽的意義所在吧。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注意”,文:彬彬,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