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要面對很多問題,職場發展、晉升壓力、人際糾葛。回家後還要考慮經濟開支,照顧一家老小,真是心累到沒有停下來的時間。

所以就很容易出現心理類問題。不過精神病是一個泛稱,具體還是要看個體情況。從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來區分,大致會有以下幾類:

一、一般心理問題,不用太緊張

這是大部分人都會有的,所以並不屬於心理異常問題。就好像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事情,我們的情緒和心境都會發生變化。

比如有人被動失業之後,回家投簡歷找工作,耗費了4個多月,就只爭取到了四個面試機會,全部以失敗告終。

這樣的過程與結果,會給當事人造成情緒困擾,出現:憂鬱、期待性焦慮等一般心理問題。

這種一般心理問題是屬於某個時段、局部的、暫時的心理失衡或心理亞健康狀態。

它會有的特點是:

1. 情景性。具有誘發心理問題的原因。就像:失業。

2. 暫時性。通過自我調節、心理諮詢能夠使某個心理問題的發生頻率和表現強度降低。

3. 心理狀態無病理性變化。各項社會功能沒有明顯受損。可以正常上學、上班、參與社交活動、能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等。

但如果一般心理問題難以調整,那麼就有可能演變爲心理障礙。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失業人員,長期失業就職失敗,社會功能減退,自己也沒辦法調節好心態,就有可能演變爲焦慮症或抑鬱症。

總結:與生活事件的發生有關,個體自我心理調試力強的人,能夠靠自己“緩”過來。自我調試力弱的人,可以求助心理諮詢。

曾在年度宣傳片《後浪》中有兩個鏡頭的上海姑娘:嘉倩,生活並不如意。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薪階層,但省喫儉用把女兒送出國讀書。

嘉倩畢業後也算謀到了份不錯的差事,在英國領事館當了一名新聞官。但她覺得這不是自己要的人生,於是辭職後帶着自己的8萬存款開始了中國鄉土採訪之旅。

嘉倩用了三年時間跑遍中國,跟陌生人同喫同住。結果人紅是非多,被網絡鍵盤俠攻擊說她炒作,甚至攻擊她的品德與操守。

對嘉倩打擊最大的是在採訪過程中認識了一名家鄉男孩,相戀結婚。但丈夫的表現和言論,都深深的傷害了她。

丈夫說:“女生到了26歲就應該要結婚,我一個男的,玩到40歲都可以,跟你結婚,是幫了你。”

當嘉倩談及自己的夢想時,丈夫又說:“我們男的要的就是一個漂亮又能生兒子的老婆,你有什麼夢想,一點都不重要。”

那段時間裏,嘉倩沒有工作與收入,還要忍受孕吐,加上丈夫的精神打壓,整個人暴瘦到41公斤。如果當時她去醫院就診,或許也會得到一個:抑鬱狀態的診斷。

最終嘉倩是如何自己爬出低谷的呢?

她看清了丈夫的爲人後,忍痛放棄了孩子,辦理了離婚;由於害怕附近人的風言風語,嘉倩索性跑到了冰島去生活。

起先只是打算散散心,在冰島租了房子,打算花完手上的錢就回去。然而,冰島的生活對嘉倩很友好。冰島人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位走路顫顫巍巍本地老先生,一輩子對愛情高要求,至今初吻還在。但冰島鄰居,認爲這很正常。每個人對人生的態度,都值得被尊重與理解。

對於嘉倩,也是如此。房東太太推薦她在冰島找了份工作。現在嘉倩已經在冰島定居,並且過上了內心能感受到幸福感的生活。

所以,當人脫離了壓力環境,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文生活後,一般心理問題大概率能得到自我療愈。

二、神經症性障礙,需要重視

這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例如有:焦慮症、強迫症、軀體形式障礙和神經衰弱等。

這類疾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礎,像是小時候家教非常嚴格,一直想要追求完美,做事要求一絲不苟的人,就容易生成強迫特質。

神經症性障礙除了內心焦灼與痛苦外,還會有軀體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臉色蒼白、耳鳴、頭暈、胸悶等。它會有的特點是:

1. 當事人一般意識清楚,沒有嚴重的行爲紊亂。有自知力,會主動向身邊人求助或就醫。

2. 症狀至少持續三個月,纔可判斷爲神經症。

總結:神經症的發生一般具有人格基礎。比如當事人原先就是個敏感、多疑、膽怯或苛求完美的人。一旦遭遇到發生了超過自己能力所能應對的社會應激事件後,就容易出現神經症性障礙。

三、人格障礙,有點棘手

人格障礙是一種人格特質明顯偏離正常,適應不良的異常行爲模式。並且這種偏離通常是原發的,在童年晚期或青春發育初期逐漸顯現,直至持續發展至成年。

由於這種偏離是廣泛的、穩定的、長期的,所以糾 治難度較高。

1. 有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常常會使自己或身邊人感到痛苦,影響人際關係。

2. 情況需至少持續2年,並且當事人已年滿18週歲。

職場比較多見的人格障礙有:偏執性人格障礙。

這類人多疑敏感,對同事抱有過分的警惕和敵意,容易把他人無意之間說的話,或是玩笑話誤解爲懷有惡意的攻擊。

容易固執已見,以自我爲中心。遇事喜好爭辯,聽不得不同意見,你很難以試試或說理來改變對方的想法與觀點。

在職場遇到這樣的上司,下屬會很痛苦,甚至會經常被這位上司打壓、譏諷,成爲下屬的“心理陰影”。

總結:人格障礙可以選擇心理諮詢。但如果想要看到諮詢效果,所需週期會比較長。因爲只有讓當事人看到自己人格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且也認識到這個問題會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與人際關係,他纔會願意正視問題,做出改變。

四、應激相關障礙,儘快就醫

應激相關障礙,也被稱之爲反應性精神障礙。主要是由於生活時間和所處環境等刺激引起的明顯具有應激性特點的精神障礙。

心理社會刺激是導致應激相關障礙的直接原因。同時也與當事人的人格特點、教育程度、生活態度、智力水平和社會文化背景有關聯。

比如:急性應激性精神病是由於強烈且持續一定時間的心理創傷性事件引起的。通常是在半個月起病。

主要會表現爲當事人堅信有人要迫害自己,出現被害妄想,總覺得身邊人都在指指點點議論自己。病情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結束生命的想法。

1. 具有明確的應激源。

2. 起病急,但通常能夠在得到治療干預後的一個月內緩解。

3. 若一個月內未出現症狀的緩解,或當事人不願接受治療干預,任由病情發展,有可能演變爲創傷後應激障礙。

總結:應激相關障礙,主要還是靠心理諮詢中的支持技術與認知調整進行干預。如有出現妄想,可以配合精神科就診做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想要保持內心的平和,不僅僅是讓自己的心理具備彈性與自我修復力。而且也與生活時間,所處環境、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都有關聯。

所以一旦感到自己的心理出現了狀況,不要害怕向他人求助。但求助一定要找正規渠道或專業人士。例如國家專科醫院,具有心理資質的諮詢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