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梁曉聲,天災人禍之下,善良往往抵不過惡毒

在《浮城》的第一章結尾,有這麼一段話:“這時刻東方的海面血紅血紅,太陽像一個潛洗血浴的巨人,想緩口氣似的,浮露出了半個腦袋。”如同給整篇文章下了一個基調,充斥着理性和善意難以控制的“惡意”、“野蠻”和“一廂情願地想當然”如同一個身形畸形,面孔扭曲的巨人,吐出一口氣便吐出一股龐大而又複雜的氣味,讓人不寒而慄。

“你打算怎樣?”“你有什麼打算?”這是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明明是很簡單的一句話,明明是在那種情況下會不自覺問出來的話,但是這樣的話每次出現,都會給我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因爲梁曉聲將那些問這話的人刻畫的有些癲狂。

他們歡呼,因爲他們以爲他們可以順順利利地免費出國前往日本,他們想着給日本人刷盤子都可以賺得滿鉢。這和後面他們被日本拒絕後,他們知道浮城在前往美國的時候,哪怕中國派艦隊過來迎接他們,他們還妄想着,癡心妄想着,直到逐漸消失在海洋之上,連塊殘渣都沒留下就被大海給無情吞噬了。

在浮城開始海上漂流的最初,城上的人們爲了救生圈等物品大打出手,等到後面發現擁有救生圈反而可能提前面對死亡。書中是這樣寫當時人們的心理的:“終於普遍的人們之極度嬗變成了對擁有救生圈的人的憤慨和大的憎恨。終於他們又導致了人們對他們的公然的圍剿。”

因爲不可能所有人都有,一個人的擁有勢必會引來其他上百成千人的嫉妒和毀滅,所以人們把所有的救生圈潑上油全燒了。然後挨家挨戶的搜查漏網的救生圈,並且歡迎、支持舉報。然後人們拿着一把剪刀剪碎了一個八歲孩子的游泳圈後,父親抱着孩子哭了,告密着幸災樂禍。

然而孩子卻未哭,冷靜得可怕,他揭發了另外一個家庭。“於是孩子掙脫父親的摟抱,帶領人們去了。”這是書中的描寫,看到這裏我又感到了那種龐大的荒誕之感以及恐懼。這個孩子到底是因爲自己失去了游泳圈所以想着自己沒有了別人也不該有呢,還是天真的以爲擁有游泳圈是不對的,所以他有義務幫助“大人”們糾正這個不對呢?如果是前者,那麼就算是孩子也逃脫不了“浮城”帶來的惡意。

:1#梁曉聲#浮城#巨人收藏

在浮城開始海上漂流的最初,城上的人們爲了救生圈等物品大打出手,等到後面發現擁有救生圈反而可能提前面對死亡。書中是這樣寫當時人們的心理的:“終於普遍的人們之極度嬗變成了對擁有救生圈的人的憤慨和大的憎恨。終於他們又導致了人們對他們的公然的圍剿。”

因爲不可能所有人都有,一個人的擁有勢必會引來其他上百成千人的嫉妒和毀滅,所以人們把所有的救生圈潑上油全燒了。然後挨家挨戶的搜查漏網的救生圈,並且歡迎、支持舉報。然後人們拿着一把剪刀剪碎了一個八歲孩子的游泳圈後,父親抱着孩子哭了,告密着幸災樂禍。

然而孩子卻未哭,冷靜得可怕,他揭發了另外一個家庭。“於是孩子掙脫父親的摟抱,帶領人們去了。”這是書中的描寫,看到這裏我又感到了那種龐大的荒誕之感以及恐懼。這個孩子到底是因爲自己失去了游泳圈所以想着自己沒有了別人也不該有呢,還是天真的以爲擁有游泳圈是不對的,所以他有義務幫助“大人”們糾正這個不對呢?如果是前者,那麼就算是孩子也逃脫不了“浮城”帶來的惡意。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