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名醫,卓越建樹他們 一腔情懷不負患者重託他們德才兼備,贏得醫界讚賞 醫術精湛,樹行業楷模成果迭出,領學科發展

9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年度醫生學術活動——“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2020年度)在線舉行。

我院前任院長、結直腸肛門外科六區主任、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所長蘭平教授,生殖醫學中心男科負責人劉貴華副主任醫師分別榮獲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卓越建樹”、“青年新銳”榮譽稱號。

全國共有98個學科366名第四屆國之名醫殊榮獲得者,19位兩院院士、百餘位全國三甲醫院院長代表、185位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各學科帶頭人等醫衛界代表共564人在線參加會議。活動以“權威、客觀、公正”爲原則,以“推舉醫者榜樣,引領尊醫輿論,促進人民健康”爲主題,旨在通過活動載體,形成促進我國名醫成長的政策、機制、輿論、學術、社會環境,激發醫生做名醫的內生動力與職業尊崇感,爲健康中國戰略助力。 盛典發佈的國之名醫系列榜單已成爲業內備受矚目,社會倍加關注的一份有影響力的榜單。今年,榜單在特別緻敬、卓越建樹、優秀風範、青年新銳四類榮譽稱號之外,特別設置“抗疫致敬”主題單元,致敬逆行武漢的抗疫醫務人員代表。榜單由來自全國98個學科的185名學術委員組成學術委員會進行推舉,學術委員會成員均是來自國家級臨牀專業協會、學會分會主委、候任主委、副主委,或者專科排行榜居全國前十的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等,保證了榜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推舉程序上,組委會多次徵詢衛生管理部門及權威學會、協會意見,並由王隴德院士、趙玉沛院士、董家鴻院士、葛均波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團聯合主席,對制訂評審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把關。公示環節,管理單位和社會評議相結合,既充分尊重和體現業內的專業權威意見,也確保接受社會的反饋和監督,評選流程更嚴謹。此次我院蘭平教授、劉貴華副主任醫師入選“第四屆國之名醫”,進一步體現我院學科建設水平、醫生羣體的醫德醫技,獲得主流媒體和業內的權威認可。

專家介紹

蘭平1963年11月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副組長。累計完成結直腸外科手術10000餘臺,其中結直腸癌手術5000餘臺,IBD手術1000餘臺,創立了保肛新技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常年基本無休,獲中國醫師獎,“羊城好醫生”,中山大學首批名醫、“嶺南名醫”等稱號。發表SCI論文130餘篇,作爲第二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劉貴華1983年7月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中心男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與團隊一起累計完成顯微取精術1000餘例,爲華南地區開展最早、例數最多;門診從不限號,服務熱情,積極參與科普教育,累計發表科普文章40餘篇,主編科普叢書1部。已發表SCI論文44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責任編輯:郭松青初審:戴希安審覈:簡文楊審定發佈:李冠宏圖/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