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2020 年,被不少人稱爲中國新造車的「暴雷」元年。

拜騰、賽麟、博郡這三個名字,幾乎承包了 6-8 月所有的新造車負面頭條。它們或死於經營困難,或死於管理混亂,或死於資金鍊斷裂,賽麟董事長王曉麟更深陷 66 億元虛假技術出資事件。

「出局」、「騙局」、「敗局」,這些詞語縈繞着退潮後裸泳的初創車企們。必須承認的,是有些名字本就沒想過真正推動智能電動的變革,而有些前浪,則只能對它們說聲抱歉。

最近,又有一家新造車遭遇大雷,而且是已經上市的,市值一度超越傳統巨頭的新銳車企。

不過它並非本土企業,而是大洋彼岸高舉氫能源大旗,市值高峯超過 300 億美元的美國新造車——NIKOLA。

根據彭博社、CNBC、《華爾街日報》等大型財經媒體的報道,NIKOLA 的原型卡車疑似是拼湊而成的模型,甚至連氫能源動力總成都沒有而 NIKOLA 2018 年的宣傳視頻,也被投資調查機構懷疑「造假」

事情的真相如何?美國新造車也到了暴雷期了嗎?

四面楚歌的 80 後創業神話

今年 38 歲的 Trevor Milton,三個月之前還頭頂「美國最年輕百億身家車企創始人」的美譽。

6 月 3 號,NIKOLA IPO 首日收盤時股價報收 34 美元,Milton 的身家就已經達到了 46 億美元。

緊接着 NIKOLA 的股價在6月9號來到頂峯,盤中一度接近 100 美元,市值一度達到 320 億美元,甚至超越老牌車企福特。收盤時報 79.73 美元,Milton 的身家也水漲船高至 108 億美元。

但好景不長,僅僅十天不到,來自媒體的質疑接踵而至。

首先報道的是彭博社,6 月 17 號,彭博社發表了題爲《NIKOLA 創始人誇大了他首輛卡車的能力》的報道。

報道中,彭博社稱有信源表示 2016 年 12 月發佈的 NIKOLA ONE 氫能源汽車,實際上是缺少供電部件以及動力總成的「模型」。

彭博社還引用了 Milton 2016 年 NIKOLA ONE 卡車發佈會上,用來描述展示的原型車的話——「We’re going to try to keep people from driving off(我們會盡力防止大家開走它)」,彭博社稱「那臺原型車根本開不走」。

Milton 的反擊也非常及時,6 月 17號,他連發多條推特,稱「大家當時都知道原型車不應該開動,因爲那樣不安全」;「寫這篇報道的記者侮辱了彭博社的名字」;「這位記者,和彭博社的任何人都不會再被允許參與 NIKOLA 的任何活動」

6 月 18 號,他發表推特稱「已經向彭博社寄了律師函」,並表示如果揭露了信源的真實錄音,事情會真相大白。而目前雙方均未透露訴訟的進展。

彭博社的第一輪「曝光」就此結束,但等待 Milton 的還有來自調研機構的暴擊。

9 月 10 日,Hindenburg Research 發表了一篇超過百頁的 PDF 報告(點擊原文鏈接查看,需要科學上網),題目是《NIKOLA:如何與美國最大的汽車設備製造商結成謊言》,裏面陳列了數十項對 NIKOLA,甚至 Milton 本人的指控。

NIKOLA 7 大騙局?

Hindenburg Research 從 2009 年,Milton 開始創業的年頭算起,將 11 年來他的所有「黑點」扒了個一乾二淨。

1. 初次創業

根據報告,大學退學後,Milton 在猶他州成立了一家叫 St. George Security and Alarm 的警報器銷售公司。他最終以 3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公司,但 Hindenburg Research 表示,當時與 Milton 以 50/50 比例合作的夥伴,稱自己只拿到了 10 萬美元

隨後 Milton 建立了一個叫 uPillar.com 的二手車網站,失敗之後創立了 dHybrid,這家公司的第一個業務是開發壓縮天然氣 CNG 技術。

dHybrid 第一個客戶是美國卡車公司 Swift,Swift 於 2010 年出資200萬美元購買了 dHybrid 9% 的股份,並給予 32.2 萬美元貸款,並與 dHybrid 簽訂了先期 10 輛,最終改裝 800 輛 CNG 卡車的協議。

但實際上 dHybrid 僅交付了 5 輛 CNG 卡車,Swift 於 2012 年提交訴訟,並表示 dHybrid 私自挪用了資金。

2. 首次「欺詐」?

陷入訴訟的 Milton 開始尋找 dHybrid 的新投資人,根據Hindenburg Research 的報告,Milton 在一份介紹 dHybrid 的 PPT 中稱他們從 Swift 處得到了 3 億美元的訂單,但根據 Swift 的訴訟文件,這筆訂單僅價值 1600 萬美元。

最終 Milton 於 2014 年以 1990 萬美元的總估值,將他所持有的 dHybrid 股份賣出了 1590 萬美元,但他又在 2019 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股份售價「遠超 2000 萬美元」。

甚至,Hindenburg Research 表示 Milton 在出售 dHybrid 的時候,以頻繁的「技術維護」掩蓋了他們的新能源卡車不能使用的事實

3. 到底能不能開?

2014 年,Milton 成立了 NIKOLA。從 2016 年 10 月開始,他就在推特上不斷預熱這款號稱「改變卡車工業」的產品。

2016 年 12 月,NIKOLA ONE 正式發佈。Milton 在發佈會上多次強調「這是一輛真實的,可正常行駛的氫能源汽車」。他在發佈會上稱「它有功能完整的屏幕」、「這是功能完整的汽車」、「真正的卡車」等等字眼。

而根據 Hindenburg Research 的爆料,直到 2016 年 8 月份,NIKOLA ONE 只是裝在導軌上的,帶輪子的模型。

此外,NIKOLA ONE 的外殼是 2016 年 11 月,感恩節前後安裝的。而發佈會上「真正的卡車」,則是通過一條電纜供電:

更讓人云裏霧裏的,是 ONE 究竟用氫能源,還是 CNG?

4. 薛定諤的 NIKOLA 能源計劃

2016 年 7 月 22 日,NIKOLA 還在其官方推特上強調 CNG 壓縮天然氣是「必經之路」,此時距離氫能源卡車 ONE 上市還不到 5 個月。

更有趣的是,NIKOLA 的官網上 5 月 9 號就已經發布了 ONE 卡車預定公告:

2016 年 6 月 13 日,Milton 在接受 ccjdigital.com採訪時表示,他們的 CNG 技術能力相較業界領先 10-15 年——也就是說,他們相當於放棄了一個十年的領先優勢,轉投氫能源。

5. 假視頻

2017 年 10 月 6 日,NIKOLA 官推表示 ONE 的廣告即將到來,並且是「動態行駛廣告」。

2018 年 1 月 25 日,這條廣告正式發佈。NIKOLA 表示「量產試裝車將在 2019 年規模測試,NIKOLA 氫能源卡車將打敗所有半掛卡車,所有領域都將表現更好」。

但 Hindenburg Research 的信源表示,NIKOLA 首席工程師 Kevin Lynk 稱這個視頻裏的車並沒有開起來。拍攝團隊是將一輛「車」拉到了山頂上然後讓它「滾下來」。

甚至這條視頻拍攝的具體地址也被找了出來——美國猶他州 Grantsville 以南的 Mormon Hill。這座山的南側擁有一條長達 2 英里(3.2 公里)的 3% 坡路,非常適合「無人駕駛下坡」。

而根據 Hindenburg Research 的實地調研,他們可以在這條坡路上「溜」出 56 英里,接近 90 公里的時速。

6. 皇帝的太陽能電板

2019 年 4 月,Milton 在一場 workshop 中表示 NIKOLA 的工廠頂部安裝了發電能力高達 3.5GWh 的太陽能電板,加上 10 噸的氫能儲備能力,使得 NIKOLA 工廠完全不需要額外能源。

但根據 bizjournals.com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報道,號稱花費 7500 萬美元打造的 NIKOLA 鳳凰城工廠內,根本沒有所謂的太陽能面板。

Hindenburg Research 從谷歌地球中提取了 NIKOLA 位於鳳凰城百老匯路 4141 號工廠的衛星圖,截止至 2020 年 1 月,均未發現太陽能電池板安裝的痕跡或趨勢。

7. 挑戰馬斯克的電池

2019 年 11 月,NIKOLA 宣佈了自己的電池技術。

Milton 2019 年 10 月底就在推特上預熱:「下週會宣佈 2020 大事件,NIKOLA 會改變我們已知的世界」、「明天,一切將會改變,柴油卡車一無是處,而沒有人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解決了。」

最終全世界等來的,是又一次預熱。

Milton 在 2019 年 11 月 19 日的推特表示,NIKOLA 的技術效果就像是「600 英里 EPA 續航的 Model 3」、「鋰離子電池少一半的成本」、「數千億美元的技術價值」

但三個多月以後,NIKOLA 就將他們投資的這家電池技術公司 ZapGo 告上了法院,稱其「涉嫌欺詐」。

然而直到 2 月 10 日,NIKOLA 依然在官推上稱擁有極其先進的電池技術:

回應

Hindenburg Research 的報告發表後,NIKOLA 股價應聲下跌,從 50 美元跌至近 30 美元。

北京時間15號,彭博社發表了 NIKOLA 官方的最新回應。但這次,NIKOLA 不像 4 年前這麼硬氣了。

這篇報道的標題是「NIKOLA 董事會成員表示,初創企業的懷疑者們過於關注過去」

NIKOLA 股東兼董事會成員 Jeffrey Ubben 是這家企業的早期投資人,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試圖以生態系統的力量和對氫經濟的需求,對市場進行教育」、「投資者對公司的過去過於關注,而忽視了我們在替代燃料領域的未來」。

然而,NIKOLA 並未正面回應 Hindenburg Research 的任何指控,Milton 也沒有在推特表示「禁止 Hindenburg Research 的任何人蔘加 NIKOLA 的活動」。

另外,通用今年 9 月 8 日斥資 20 億美元買下 NIKOLA 11% 的股份。如果 Milton 和他的 NIKOLA 真的只是一場價值 300 億美元的騙局,那麼通用恐怕要嚥下最大的苦果。

結語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孤獨的人。

出生於塞爾維亞的特斯拉,27 歲來到美國,直到 86 歲死於紐約仍未婚娶。他一生擁有一千多項專利,磁場強度單位以他的姓氏命名,他的交流電曾被商業打壓,但終究贏下了電力之戰。

直到他死後 60 年,一羣年輕人以他的姓氏創立了一個電動汽車品牌。本該鐫刻於教科書裏面的名字,再次改變了世界。

另一位年輕人也希望以他之名,在電力即將統治的下一個領域留下自己的足跡,但卻負面纏身,甚至涉嫌欺詐。

事情的真相總會浮出水面,而我們只希望技術迴歸技術,創造也僅僅服務於創造。

(完)

掃碼或者搜索「電動星球 News」

輸入「XH」,查看 2019 冬季續航測試

輸入「XSL」,查看新勢力深度報道

輸入「WL,查看蔚來深度報道

輸入「TSLA」,查看特斯拉深度報道

輸入「RW」,查看新造車人物深度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