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消息,今天是9月18日。89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悍然炸燬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並以此爲藉口,炮轟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隨後,北大營失守、瀋陽城陷落。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國民黨政府和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短短4個多月,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東北大地全部淪陷,3000多萬中華兒女慘遭塗炭。面對慘景,愛國人士黃炎培悲憤地寫下《重光歌》:“吾和你抬頭試望,東北何方?遼瀋何鄉?白山黑水,是誰的封疆?三千萬同胞,強者何法抵抗?弱者更何忍而投降?”

“戰則存,降則亡。”面對民族危難,有人退而求和、唯唯諾諾;而更多的人,則在槍聲中驚醒,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用血肉之軀築起保衛東北、保衛中華的鋼鐵長城。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東北人民和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紛紛組成救國軍、自衛軍等抗日武裝,同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無數仁人志士奔赴東北,投身抗日洪流。“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爲赤血之區,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在前方和敵後,在城市和田野,處處可見戰鬥的身影,處處挺立着不屈的脊樑。

“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湧……”唱着這首耳熟能詳的《露營之歌》,轉戰白山黑水14年間,東北抗日聯軍共戰鬥數萬次,殲滅日僞軍20餘萬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王德泰、許亨植、小孤山十二烈士……據統計,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東北抗聯中有數萬名將士血染疆場,百餘名師以上幹部戰死,40餘名軍以上幹部爲國捐軀。無數英雄用生命詮釋了中華兒女的忠勇血性,用槍聲支撐起抗戰到底的民族尊嚴。

如今的東北大地,山巒疊翠、林海萬頃,處處洋溢着和諧安寧的景象。站在這片黑土地上,追憶那烽火硝煙年代,抗聯將士們以不屈的精神、頑強的鬥志與極寒抗爭、與日本侵略者鬥爭,他們在慘烈戰鬥中鑄就了“勇赴國難、自覺擔當、頑強苦鬥、捨生取義、團結禦侮”的東北抗聯精神,這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脈,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身爲新時代革命軍人,我們應牢記東北抗聯先輩們在白山黑水間的奮起抵抗,在銘記歷史中積聚前行的力量,時刻保持枕戈待旦的備戰狀態,決不讓悲劇重演,決不讓屈辱重現。

9月19日是全民國防教育日。強化國防觀念、增強憂患意識,紀念九一八事變就是國防教育最現實的教材之一。對軍人來說,不忘血淚歷史,矢志強軍興軍,擔當復興大任,纔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