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上下學早,家長來不及接送,抱怨說:學校根本不考慮這些

教育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們就想盡辦法希望把孩子送進一所優質的幼兒園,此後小學、中學、大學等等都會經歷相同的情況。但是進入一所好的高中就萬事大吉了嗎?對於家長而言尤其是中小學家長,煩惱纔剛剛開始。

中小學的孩子年齡還比較小,每天上下學都需要家長的接送。所以每天早中晚的中小學校門口都擠滿了接送孩子的家長。這些家長裏面,除了孩子的父母以外,越來越多的是一些爺爺奶奶或者輩的人。爲什麼老年人接送孩子的比例越來多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家長忙不過來。如果家長有空閒時間大都願意自己接送孩子。一方面通過路上的接觸可以和孩子加強互動,瞭解孩子動態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另一方面,爺爺奶奶輩的人體力有限,靈活度也相對較差,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往往更容易產生意外事件。所以大部分家長如果有時間還是會選擇自己接送。

除了家長忙不過來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現在中小學生上下學時間過早。現在很多小學生早上8點就要上學,初中生甚至更早,到晚上放學小學基本上在4點多的時候,初中也只比小學晚半個小時左右。這樣時間安排下來,當孩子正在上下學時,家長們往往還忙着工作,很難抽身來接送孩子。本來早上時間就緊促,家長們除了要爲孩子準備早餐、送到學校,自己還要按時上班。中午和晚上的時候時間更是難以協調。所以如果家中爺爺奶奶輩的人方便的話,很很多都承擔着接送孩子的職責。

很多家長深受這一作息造成的困擾,都呼籲希望學校能夠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但是矛盾還是重重。有的家長希望能夠晚一些放學,這樣自己下班路上既可以把孩子接回家,同時學校裏多出的這一時間可以讓孩子用來完成家庭作業。家長的這一設想很好,但是部分家長卻提出質疑,孩子長時間呆在學校,和家長的互動時間減少,在家生活的時間減少,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這樣的爭論還在繼續,或許很長一段時間還是難以解決,但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應該從中反思其制度設計。學生父母在學生的教育中如果長期參與不足,或許不會耽誤學生的成績,但是這樣的教育和成長一定不是成功的和幸福的。

家校聯合的教育理念不是一句口號,希望未來父母有很多的時間能夠陪伴孩子,尤其是在最基本的上下學路上。

本文由育滿園原創,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