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一周年有余,正确的垃圾分类与良好的投放习惯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的新常态。近期,杨浦区四平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对辖区内小区和单位商圈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查找差距、补齐短板,促进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提升。

对标对表明重点,全员参与强效果

本次检查依据“2020分类测评指标细则”的五大内容开展,执法队员们来到沿街店铺及各小区,逐一对垃圾分类容器设置、分类驳运、垃圾有无混投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检查,对部分社区和商铺存在干湿垃圾混投、容器设置错误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开具了相关法律文书,约谈负责人了解情况。另外,中队坚持倾听群众的声音,对于12345、12319举报平台转来的投诉件和街道发来的违法信息,队员快速到现场查明情况,依法查处,及时回复至投诉平台。

本次专项检查中,中队共检查商户和小区共924处,对52家单位和个人出具法律文书,对8名当事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截至8月,中队共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73起,罚款金额83830元。

协同配合强机制,“三驾马车”齐驱动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队员除对重点执法事项进行检查开单外,还从细微处入手,对垃圾容器桶盖损坏缺失、垃圾容器标识缺失、垃圾容器存放位置环境等情况逐一记录,并将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管理部门,以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布置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中队加强与物业公司、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三驾马车”的合作,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居民、商户合理分类,改善垃圾分类中出现的小问题。

自治共建大合唱,因地制宜出新样

垃圾分类点多面广,辖区管理环境各异。中队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类一方案”,分别针对居民区、商业广场、工地、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执法宣传,积极探索前、中、末端环节齐发力,确保分类投放、收集、清运环环相扣。同时,中队实行宣传“插针法”,即在查处各案件时,对当事人垃圾分类情况也一并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关宣传教育。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持久战而非攻坚战,“一旦推行,就‘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久久为功”。因此,四平城管中队在坚持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同时,将主动跨前一步,深入小区商圈,全面排摸、梳理垃圾分类问题,反复督促引导、强化源头管理、推动自治共建,实现人文和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