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年少的李白也曾壮志满怀,渴望在帝都一展拳脚,只可惜一辈子没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所以,长安,对他来说,和很多当时的人一样,都是一个特殊的坐标。李白的诗公认的好,他也写过长安,他笔下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妨来读读他的2首长安诗。

长安

1、《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

长安的秋天,天气转凉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景象:妇女挽起衣袖,露出纤白手指,披着月光;执砧击杵,发出叮咚声响。这样的生活景象是我们无法体验的,不过我们倒可以从唐诗里去寻些蛛丝马迹,比如李白的这首《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

唐人王建曾经写过一首《捣衣曲》,“秋天丁丁复冻冻,玉钗低昂衣带动,夜深月落冷如刀,湿著一双纤手痛”,仔细描绘了女子捣衣的景象,但总不如李白的这首《子夜吴歌·秋歌》,1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千古绝唱,读来意犹未尽。

长安

这首诗和很多的诗不同,前4句笔墨很重,已经下足了料,把所有情绪都倾倒出来了,最后2句只是一笔勾芡,笔墨再转一层。有人说,即便没有最后2句,前面4句也可以独立成篇。实际上,这最后1句之所以一定要写,正是因为情感的不可抑制。

古代妇女捣衣一般发生在寒秋的夜晚,因为秋冬需要添置衣服,平民布料主要是麻(棉花的大规模种植比较晚),麻织成布又非常硬,需要在砧板上用杵捣的平整柔软,再加上灯油比较贵,所以就在忙完1天的事情后才捣。

长安

2、《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约莫是因为读起“在长安”时,恰好寄托入的自己对长安的暗暗清欢,约莫是因为读起“美人如花隔云端”时,正是一轮好月一抹云暗,约莫是因为读起“摧心肝”时,感受到这首诗里催人心肝的青云执念,而当时正经历着遮不住的隐隐伤痛,所以后来后来一直很喜欢这首诗。

秋夜的长安,蟋蟀悲鸣,薄霜凄凄,孤灯昏暗,竹席生凉,而就是在这样的夜里想起了那个女子。“美人如花隔云端”,这里的美人其实不是真的美人,而是诗人理想的化身,整句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郁闷心情。

李白写长安,这2首诗堪称千古绝唱,他笔下的长安长这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