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刘备,还是一个和母亲靠编织草席贩卖为生的穷小子,可小小年纪的他却能说出将来要乘坐羽葆盖车出行的话,抱负可见不凡。虽然自己没有实力去成就什么,但他可以去依附别人。所以刘备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这些势力庞大的诸侯,过了十几年仰人鼻息的生活,最后又以宾客的身份在刘表这里暂居。在曹操北上抗击乌恒的时候,刘备劝戒刘表可以趁机攻打翼州谋取利益,却被刘表拒绝。这个时候,刘备深深的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不易,与其不停去择明主,还不如自己发展壮大。

想明白的刘备开始了为自己筹谋的道路,也就在这个时候经人举荐,他认识了诸葛亮。前两次拜访都铩羽而归,可刘备不气馁,才有了第三次的茅庐之谈。诸葛亮对天下局势的分析,让刘备大为震撼,从现在看来,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在后面都一一实现,身居茅庐的他竟然能对天下走向了如指掌,劝说刘备夺取荆州、益州。荆州当时的领导者是刘表,是个只图享乐没有进取之心的人,虽然受到荆州豪族拥戴,就屡屡干出自掘坟墓的蠢事。诸葛亮提出让刘备取代刘表占领荆州,并不是难以实现的事情。

对于益州,诸葛亮显然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天下始乱之初,刘焉就向汉灵帝讨来了益州作为自己的避风港,并且拥兵自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刘焉死后,老实本分的刘璋成了益州之主,可他显然没有那个本事坐稳益州,导致上下离心。益州之乱,给了刘备一个合理的借口去插上一脚,所以诸葛亮把益州作为刘备的后援之地。况且益州地处富庶,物产资源也多不胜数,对于一无所有的刘备来说,不正是一块可以咬的下的肥肉吗?

谋事在于人为,诸葛亮将天下局势摆在刘备面前,如何行事就端看刘备自己了。刘备显然是个有眼光的,听得此言请诸葛亮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这才有了后世传为佳话的君臣关系。赤壁之战后,刘备如愿取得荆州四郡,局势正在向着诸葛亮设想那样发展,他的隆中对取得初步成效。不管未来有何变数,起码此刻诸葛亮的谋略是恰到好处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