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作文章的時候,往往不直接表明意圖,或借景抒情,或以物喻人,或明褒暗抑。這並非故弄玄虛,而是爲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巧妙的使文章變得合理化。西遊記中的天庭另有所指,紅樓夢裏的賈史王薛也另有深意,並非作者非要這樣寫,而是不得不如此!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由來已久,木蘭詩是其中的傳說,除此以外還有別的: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裏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爲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爲。餘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這一篇作者無從可考,作者最後指出相信木蘭從軍之事,其實是作者寧願相信如此!作者旨在申明巾幗不讓鬚眉,文中重點是木蘭“易男裝”,因此得以如願從軍,到沒有寫出有沒有發現木蘭是男兒身,但花木蘭屢建奇功,做到了男人能做到的事。

木蘭詩在教材中有,從“可汗大點兵”可以看出故事的年代是唐朝李世民時期,因爲李世民被稱爲“天可汗”。文中明確指出“同行二十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無需過多分辨,因爲本身就是一則故事。

老師對木蘭詩的定論是花木蘭忠孝兩全,一來保家衛國,二來盡孝父親,這也是木蘭詩榮登教材的原因。但若細細讀來卻不是這個味,“惟聞女嘆息”說明花木蘭當時的心情很無奈!

木蘭詩的作者同樣“佚名”,如果通過花木蘭來闡述“忠孝兩全”,未免過於淺顯,而且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花木蘭當時已經成年,她父親必定是“中老年”這一階段,但仍難免“可汗大點兵”,該去還得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花木蘭一家並非軍戶,沒被供養過一天,仍然要去保家衛國。當然保家衛國、孝敬父母是每個人都責任,不必過於強調誰保護了誰,而是團結起來互相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