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做了“陳皮紅豆銅鑼燒”。小T師傅哼着歌,瞄了幾眼配方,就說可以拍了,還在紅豆餡里加上了自己喜歡喫的陳皮。視頻都播出了,他突然說:這事不對。咋啦?其實,他沒有喫過銅鑼燒。

怎麼會有這樣的BUG……

做這一行,最忌諱:練得少,喫得少。“練得少”是很容易理解的。“喫得少”就比較複雜,比如因爲經濟實力,不能滿世界的喫甜品,長見識;比如嘴上說怕胖,實際是懶和馬虎,自己的出品都不喫;還有些人,不想給別的甜品師花錢;更多的情況是,甜品師跟普通消費者一樣,純粹因爲不喜歡,覺得沒意思,不想去嘗試。小T就是後一種:不就是個煎餅夾餡麼。

轉念一想,我也很多年沒喫過銅鑼燒了。銅鑼燒該進步成什麼樣啊!沒喫過市面上的銅鑼燒,意味着無法參照檢驗自己做的銅鑼燒。那可不行,必須曠了工,去學習啊!去街上,去逛店,去喫,哈哈哈,真是太苦了。

江楓堂寬兵衛

一家特別低調的小店鋪,非常樸素且沉默,開了有年頭了,最近因爲“企鵝”的推送,又火了一把。進門就看見一塊禁止拍照的牌子。看來,店家已經被拍照的人弄煩了。

牌子就是表達。喜歡甜品,喫就完了,何必要拍做甜品的人。小T覺得他和老闆是一路人。

我們只買到奶油芝士銅鑼燒,其它已經被搶光了。餅皮帶有韌勁,猜想用了中高筋麪粉,海鹽味的芝士很是紮實,拿在手上冰冰涼。

澤田家

它開在靜安區的富民路上,這裝修真是太厲害了。很小一個鋪面,生生的,弄出三層樓來。甜品小哥就在圈圈裏,像玉兔一樣在勞作……哇哦~

我們能看到製作,還能拍照,太友好了。

小哥倒出的麪糊呈棕色,細膩且流動性強,光澤度極高。猜想是用了紅糖、黑糖或者蜂蜜。小T立刻覺得自己保守了。他做的銅鑼燒麪糊裏,液體加得少,怕麪糊太稀,不好成型。事實上,因爲水分的增加,麪皮會更柔嫩。還有,麪糊應該進行均質和靜置,纔會有細膩的光澤度。我們還是做糙了。

拿到銅鑼燒,中間撕開的包裝就充滿誠意。咬開,餅不錯哦!鬆軟綿密,有香味,整個都潤潤的。內餡的風味搭配很是流行,很是“奶茶店”,試了幾個,都不錯,請看牌。

章臺柳

我們去的是南京西路店。它家喜歡把銅鑼燒做成閉口的,像個貝殼。看到兩個妹妹,點了銅鑼燒,上面開個小口子,還要加塞一個冰淇淋,好胃口。

我們要了一個栗子味的,不加冰淇淋,已經喫不動了。這家店的某些細節還需要調整一下,我們不便多說,就此一筆帶過。

對比下來,我們做的銅鑼燒也算合格,但太多細節未有深究,只能是個“居家快手”版。接下來繼續調整後,爭取出個“職人版”的吧。初步得出以下學習心得:

1、容易忽略餅皮本身的風味表達。餅皮冷卻後,還能體現出明顯的香氣,值得探索。麪糊的材料需要優化,比如麪粉、糖類的選擇等等,還有均質和靜置等工藝不能省略。

2、銅鑼燒應是當天出品,但做好後,是不是立即出品最好?私以爲,有些餡料填好後,可以冷藏一段時間,使餡料浸潤到餅皮中,產生溼潤的口感,以免銅鑼燒整體口感偏幹,餅餡分離,這點很像馬卡龍。

3、越是單一產品店,越是售價便宜,越是要有百喫不厭的水準,其實難度極大。諾大的上海,敢開銅鑼燒專賣店的也就幾個品牌,一隻手數的過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