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作中国的情景喜剧之父,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的母亲是著名的翻译家。名门代代出英才,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英才出于名门是顺理成章,还是历经磨难终有所得?9月1日,BTV文艺,19:40,英达“回家”,《我爱我家》栏目,讲述英氏名门英才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9月1日-15日,久未在北京人艺导戏的英达携话剧《阳光下的葡萄干》,在首都剧场与大家见面。一直以来,人艺的每一部新戏推出均备受瞩目,而这次除了剧目本身,观众们更是将目光聚集到了主创身上,尤其是回归人艺舞台的导演英达。虽然成名于情景喜剧,但他却是土生土长的人艺人。为了能将母亲翻译的作品《阳光下的葡萄干》搬上人艺的话剧舞台,英达全力以赴扎根在了人艺的排练场。此番用一部世界名剧《阳光下的葡萄干》来回归舞台,既是英达对人艺舞台的致敬,也是对这部作品的翻译者——北京人艺演员、翻译家、自己的母亲,吴世良的纪念。

《我爱我家》栏目组在英达排练期间,对英达导演进行了独家采访,了解到英达此番倾情执导的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英家代有人才出的独家“秘诀”。

英达出身于名门世家英氏家族。他的曾祖父,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的母亲是著名的翻译家。英达本人也是毕业于北大,留美归国的高材生,才华横溢,跨界成绩非常瞩目,英达在主持、体育解说、影视剧表演等做了很多跨界之举。英达第一次出演电视连续剧《围城》,就展现了出色的表演天赋,他第一次执导的《我爱我家》,则充分发挥了他的导演才能,也让英达这个名字,戴上了中国情景喜剧之父的桂冠。此后,英达导演了很多情景喜剧,一时间将情景喜剧的热度推向了高峰,却再也没有超越《我爱我家》的巅峰,这令他自己也十分困惑。

如今我们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厅,看到了英达开启了话剧舞台导演身份,用英达的话说,这才是他的本职开始的地方。

这次导演的话剧和英达可谓渊源深厚,倾注了英达深挚的情感,原来这台话剧是源自英达母亲吴世良的一部话剧翻译之作,而这失而复得的剧本,恰恰是英达几经周折抢救回来又捐赠给人艺博物馆的作品。英达的母亲吴世良,是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吴世良与英若诚是清华同学,毕业后,共同分配到了北京人艺,并结为连理。

名门代代出英才,英家代代出栋梁。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一生做了两件流传后世的大事,一是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大公报》,二是创建了名扬海内外的辅仁大学。穿越百年光阴,在海淀温泉村山顶的裸岩上,北京最大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仍印记着英敛之的辉煌人生;祖父英千里,从小留学欧洲,回国后在辅仁大学教书,曾修《英文大辞典》,官职做到当时的教育部部长;父亲英若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前文化部副部长。

英达、英壮、英宁,英氏三兄弟,在导演行业里成就了一番作为。谈及家庭成员的成绩,英达说这都是英家重视一代代的教育传承的结果。而英达说自己有责任将英家的这个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英达本想让儿子多项全能,进军娱乐圈,却事与愿违,变成了一项专精,儿子英如镝成为了职业冰球运动员,在自己喜爱的体育当中,闯出了自己的天空。在走上冰球之路之前,小小的英如镝实际上却是音乐美术各种艺术兼学别样,小荷露出尖尖角的。但无意中从踏上冰场上的那一刻起,英达没有想到,儿子英如镝从此和冰场结下深深的渊源,从此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在国内国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重视家庭的教育和传承,英家的这一传统,也成就了英达,一部名为《我爱我家》的情景喜剧横空出世。这部开播于1993年,集结了国内众多著名老艺术家、优秀的中青年演员,一度创下超高的收视记录,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之作。精彩的家庭故事,给观众朋友带来欢声笑语无数。20多年后,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与同名栏目合体,真正地迎来了《我爱我家》,令所有人感慨万千。英达当年归国后导演的这部情景喜剧,给多少家迷与家人真情同乐的回忆,又令多少明星在“我家”里真情交集,可以说,英达被称作情景喜剧之父的这部力作,给了观众太多的惊喜。98大院热闹非凡,“我爱我家”同名栏目,也给明星和观众回家分享快乐的一个平台。

亲密家人回《我家》再聚首,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纵然20多年,时光流转,《我爱我家》初心却不曾改变。家的传承永远延续。

家,是传承的起点,家,也是温暖的归属。

9月1日,BTV文艺,19:40,《我爱我家》英达讲述“我家”的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