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隨着國際間貿易戰的不斷升級,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外循環經濟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壓力越來越大,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勢在必行。

從消費方面來看,美麗鄉村建設將極大促進農村、城市雙向消費。

抓好新基建,構建從農村到城市的傳播產業鏈,將大大推動市場消費,有利農村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在此新的時代背景下,貴大三農部特別成立“貴州美麗鄉村建設與文化傳播中心”,主要面向全省推行“一村一主播”的新農人網紅孵化戰略。

通過利用網絡平臺和線上銷售途徑,解鎖“直播+助農+電商”新業態,通過精細化與專業化運營,全面展示我省農村產業革命成果,構建產銷對接機制,引導社會各界瞭解、購買貴州特色優質農產品,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最終構建起以“消費扶貧”爲核心,以“直播帶貨”爲手段,以“助農銷售”爲目的新型產業推動模式。

促三農健康有序發展,一直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特別關心的課題,近些年無論是“黔貨出山”、還是各地主導的“農產品上行”戰略,始終都避不開以下兩個問題:

一、農村產業產品化過程中遇到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

產業產品化,需要有完整的生產、加工、包裝等一些列硬件基礎設施做基礎纔行,可現實是絕大多數農村經濟底子薄弱,要在短期內滿足這樣的條件,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二、農村產品商品化過程中的標準難以滿足的問題

產品商品化,牽涉一系列的市場行爲,渠道選擇、物流建設、庫存標準、產業規模、產品資質完善……等等這一系列工作都有特定的標準。

而這些標準,無形中將很多很有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排斥在了市場流通之外,地方普通老百姓是很難通過這些產品變現的。

如果標準一時難以實現該怎麼辦?

短視頻的傳播路徑給了我們一些新的靈感,既然地方好山、好水、好空氣孕育的產品一時難以按市場流通規則標準化,那我們完全可以將孕育這些好產品的空氣、土壤、水源、人文等因素展示給消費者看,我們轉而賣這些城市經濟最稀缺的自然資源。

因爲短視頻的傳播力,我們可以不賣標準,我們只要做好這些“天生好物”的記錄者和搬運工即可。

文章最後,我們想說的是,貴大三農部面向貴州全省的“一村一主播”孵化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地各方合作社或地方村委會有需要的,可以通過貴大三農部官網查詢與計劃相關的細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