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秦岭,南垣巴山

一江汉水横贯东西

初秋时节

陕西省勉县绿意无限

……

01 每个村民都有致富机会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在漆树坝镇唐家坝村生态肉牛养殖基地,草料搅拌机早已开始轰隆作业,七八名村民不断将玉米秸秆填进机器,切割后的草料四处飞溅,地上挤着几座小山似的草料堆。

“以前就靠打零工,一年到头根本剩不下钱,去年来了(养殖基地)之后,务工、种植牧草加起来一年有1.5万多元,领养了一头小牛收入4000元。”55岁的贫困户周自华笑着说道,“收入高了,孩子的学费不愁了,去年过年买肉就花了五六千元。”

唐家坝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村中土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极大地限制了农业发展,也困住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之路。2016年年初,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机务段扶贫工作队刚入驻时,这个千余人的山村,贫困户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如何让贫困户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摆脱贫困、保持小康的良性循环,成为两任驻村工作队4年来日思夜想、并为之奔波忙碌的命题。

驻村工作队每天在山村的各个角落间奔波。

经过调研,工作队发现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养殖业。西安机务段驻唐家坝村第一任驻村书记杨晓明立即鼓励村中的“养牛能手”张红永成立“红永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一起进行肉牛养殖。2018年年底,西安局集团公司投资167万元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完成,并引进国外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等新品种,合作社的牛由原有的60头扩大到160头。

西安机务段驻唐家坝村第一书记秦海斌说,村里74户贫困户,可以通过认养、领养、务工、牧草种植、土地流转5种模式参与,每个村民都有增收机会。2019年,通过5种扶贫模式,唐家坝肉牛养殖基地共计让贫困户获得收益16万余元,户均增收2300余元。

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及西安局集团公司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培育致富带头人,创新扶贫机制,带着贫困户一起搞产业、谋发展。

辣椒加工车间。

目前,在帮扶的四镇八村中,以食用菌种植,茶叶生产,辣椒种植,肉牛、土鸡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已经成型,为当地群众开拓了致富增收的稳定渠道。

02 深山好货不再难销

“美容养颜,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没有添加剂。”人声嘈杂中,西安西站驻元墩镇杨庄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赵萍极力“叫卖”着本村的特色农产品——玉木耳。“销量特别好,刚开始30分钟就卖了50袋,我们准备了500袋,估计不够卖。”赵萍显得十分兴奋。

9月4日傍晚,在勉县沔水湾广场,玉木耳、香菇、汉中毛尖、熏猪腿、果酒等琳琅满目的扶贫产品摆满了30米的展销台,新鲜的土特产品吸引了人们争相抢购,好不热闹。

在勉县沔水湾广场举办的扶贫产品展销会。

“土特产长得好,品质高,还得有销路。”西安局集团公司派驻勉县副县长黎文生说,西安局集团公司举办这场“消费扶贫直通车”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地消化不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勉县县委副书记雷强介绍,针对贫困山区农产品“好货难销”,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意愿不高的难题,铁路部门想方设法扩大消费扶贫影响力。

如今,西安局集团公司打造的“消费扶贫直通车”活动品牌,已成为常态化组织的售卖活动,受到铁路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的认可。截至目前,“消费扶贫直通车”活动已成功举办50余场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000余万元。

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让铁路市场的资源价值惠及群众?雷强说:“我们提出了二次帮扶,企业每销售100万元,就要拿出1%到3%,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群众。”

村民在铁路援建的车间内工作。

目前,已经有11万元二次帮扶资金,或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或帮助农户买化肥、种子等,放大消费扶贫的积极效应。

03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之后怎么样呀?”

“可以和妈妈一起捉害虫了。”

在漆树坝镇唐家坝小学,记者刚走近一年级教室门口,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争前恐后地回应着老师的提问。

唐家坝小学是南部山区距离勉县县城最远的一所农村学校,平均海拔1200米,冬季寒冷漫长。但因为条件有限,学校教室中没有安装暖气和空调。

“冬天特别冷,学生们的手经常冻裂,还有一些冻疮。”唐家坝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史晨曦言语中透露着满满的心疼。但她和同事们也只能在办公室烧燃煤炉让孩子们轮流来“烤烤手”取暖。

正在上课的孩子们。

孩子们难熬的冬天,也时刻让铁路人牵挂。

目前,由西安局集团公司安排定点扶贫资金400万元实施的“暖冬”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为包括唐家坝小学在内的10所学校安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从今冬起,1000余名师生将过上温暖的冬天。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黎文生表示,2019年,西安局集团公司为勉县25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人捐助资金1000元,并通过公益助学金项目,为6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为更多想奋力走出大山的孩子创造教育改变命运的契机。

多年来,西安局集团公司不仅让群众富了口袋,也在“富精神”上下苦功夫,开好“文化扶贫直通车”,邀请知名艺术家、社会爱心人士、铁路文艺骨干到村慰问演出,筹集资金援建图书教室,组织贫困地区群众乘坐高铁共享铁路发展成果……

如今的勉县贫困村,孩子们主动学知识,长出息,立志走出大山;老乡们进工厂、进车间、进大棚,苦干巧干脱贫致富,自力更生奔小康蔚然成风。

在蔬菜大棚里劳作的村民。

自2015年起,国铁集团及西安局集团公司定点帮扶勉县,经过路地双方共同努力,全县贫困发生率由16.9%降至0.78%,并在今年2月实现脱贫摘帽。

截至今年3月,国铁集团定点扶贫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陕西省勉县、河南省栾川县及全路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设计集团定点帮扶的52个贫困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记者手记

到什么山 唱什么歌

勉县山川河流环绕,生态环境优美。但美丽的背后也隐藏着贫困。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位于山区的很多产业难以发展。大山围困,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是铁路驻村干部们始终“挂在心头上的大事”。

要想“搞活”一个村,关键在人。“相比于生活在农村中的人,驻村干部的眼界宽、视野广,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带动脱贫。”西安局集团公司扶贫办干部杨晓明说。

西安局集团公司扶贫办干部杨晓明。

自定点帮扶勉县以来,西安局集团公司先后派出39名干部职工充实扶贫队伍,涌现出陈罡、冯永全等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的优秀工作队员。他们如一股清流,沸腾了原本如死水般沉寂的乡村,让贫困户看见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但各村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不同,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让脱贫效果最大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驻村干部们为各村找准了自己该唱的调,也带领村民们蹚出了一条条特色脱贫之路。

漂草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毅安展示村民们的产品。

在西安局集团公司对口帮扶的8个贫困村中,无论是种养殖业,还是农副产品加工车间,亦或是办农家乐,吃旅游饭,每个村都有了“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

有了敢干的人,找准了该唱的调,还得唱好唱响。铁路系统内200万职工的市场资源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把脱贫攻坚之歌唱得像秦腔一样高亢激越。

与此同时,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向勉县图书馆捐赠价值47万元图书,援建文化扶贫借阅室;中国铁路文工团“送文艺到乡村”慰问演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援助良种场创新技术孵化,探索生猪疫病防治……

在脱贫攻坚冲刺期,国铁集团通过协同扶贫的创新机制,将铁路系统的各种资源汇聚起来,送到勉县的每个山村角落。多方参与、多元协同,聚合各方力量,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强化社会扶贫意识,进行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全力啃下脱贫难、返贫易的“硬骨头”,“火车头”先行作用日益彰显。

勉县县委副书记雷强说:“扶贫,既要靠干,也要靠想,更要靠闯。”一句话折射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拳拳初心与使命担当。

勉县县委副书记雷强。

在勉县,尽管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延伸到每家每户,但是有了这群敢想、敢干、敢闯的铁路人,村民们又何愁不会“富”在山高沟深偏远间……

铁路援建漆树坝镇“火车头卫生院”。

记者 张雅凌 文/图

部分图片与视频素材由 西安局集团公司 提供

责编|李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