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事堂

原標題:力捧“92年”陳顯順上位,挑戰買方機構想象力下限,“老法師”黃燕銘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1992年出生、2016年正式入行,2019年獲得執業資格,2020年成爲國內一線的國泰君安研究所的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的職業生涯,已經不能用“坐飛機“來形容,而必須是“火箭式提拔”。

28歲的陳顯順,甚至未能以從業人士身份親歷2015年的股市大起大落。但卻要以國泰君安“最重磅首席”的身份,爲業內管理數千億資金的資深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們“解盤”。

這個場面本身充滿着“戲劇性”、“意外”和“莫名其妙的張力”。

而整件事情的“幕後操盤者”,很有可能是有業內“老法師”之稱的黃燕銘。

黃現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曾任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研究部主管、瑞銀集團(UBS)中國研究主管,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是業內資歷最深的研究所長之一。

或許是知道此舉比較“出位”,黃燕銘在近期的報告裏也不遺餘力的支持陳顯順:“陳顯順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年輕是他的資本…..”

年輕的陳顯順是否能勝任首席策略研究這個崗位,是一個問題?

而另一個疑問是,資深如黃燕銘爲何啓用如此年輕的研究員擔當研究所的重任?

01

最“萌新”首席策略師

9月上旬,國泰君安研究所正式“官宣”,出生於1992年的陳顯順擔當國泰君安研究所策略組首席。

從陳顯順的履歷看,他也很可能是目前爲止,業內一線研究所最年輕的首席策略分析師。

媒體報道顯示,陳顯順出生於1992年,2015年讀研,同年進入國泰君安證券從事紡服研究實習。2016年初,陳顯順正式入職國泰君安,開始策略研究,2020年9月,28歲的陳顯順成爲國泰君安策略首席。

也就是說,其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成功跳過了“研究助理——高級分析師——資深分析師——首席分析師”的一般職業路徑,實現了職業生涯的高峯,並且也可能是業內策略分析師的高峯——國君首席策略分析師。

02

研究所“門面擔當”

作爲整個研究所“分量最重”的崗位,首席策略分析師歷來是研究所的“C位”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研究所整體研究力量的“門面擔當”。

在很多研究所,是副所長級的資深分析師在充任首席策略分析師。比如申萬研究所的首席策略王勝就是副所長。

而國泰君安研究所的首席策略歷史上也是少有如此的“破格提拔”。

在策略分析界頗有地位的國君策略首席崗位,歷來“名將迭出”:前有喬永遠,李少君,再早有王成。他們都是在當打之年成爲國君的主力研究員,並長期耕耘直至成爲首席策略,直至在業內相當有影響力。

而陳顯順卻得以28歲之齡,四年入行、不足兩年的證券分析資質在人才濟濟的國泰君安脫穎而出,擔綱策略首席。

其中原因或許只有黃燕銘能說的明白。

03

最得意弟子之一

關於陳顯順的任職,黃燕銘至少公開觸及過兩次。

其一是在一篇和陳顯順共同署名的文章前頁,他不遺餘力的發表對陳的“讚賞”:

“陳顯順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這一次,國君策略的接力棒交到他的手上,我相信他能一如既往地做好。年輕是他的資本,專注是他的標籤。恰如後浪,奔湧而來。”

另一次則是近期在一個媒體舉辦的網上路演上,黃燕銘再次表示:

“國泰君安研究所在我擔任研究所所長之後,我們已經經歷了喬永遠、李少君兩位很優秀的策略分析師。現在我們又有新的一代,除了陳顯順以外,還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很多人說他們的資歷好像也很淺,工作時間也很短……我說英雄不問出處,自古英雄出少年。其實我帶過的很多優秀的策略分析師,從早期的甚至到現在,其實年齡都不大,我相信他們能夠把這塊工作做好。因爲況且有我帶着他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成功。

04

考驗不小

但不可迴避的是,在國君擔任策略分析師,不僅意味着對內成爲整體研究的“門面”,對外則必須面對國君研究所常年服務的大批規模達數百、上千億的機構,以及他們機構內資深的從業經驗十餘年、二十餘年的投資總監和基金經理。

一個年輕的分析師,或許有能力以某項行業專長在某個行業分析領域爲客戶提供價值。

但能否在極爲考驗投資經驗和歷練的策略分析領域,爲“真金白銀”的投資操作提供“建議”和“參謀”實在令人擔憂。

國內一些大型基金機構的投資總監就表示,“(這樣的)策略分析數據是可以看的,但結論我們肯定是不會聽的,我們要爲客戶財產負責。”

而從陳顯順16日和黃燕銘一起亮相時的表現看,言必稱“黃老師”的他,還是給人一種“稚嫩感”,尤其是和“風格老練”的黃燕銘在一起時。

▼ 附圖:當日路演部分對話

05

何從此舉

陳顯順的“萌新”如此明顯,就更加讓人對做出決策的過程背景有所思考。

作爲具備20餘年證券研究經驗,培養過任澤平、喬永遠等大批優秀研究人才的黃燕銘,爲何能做出這樣的選擇,背後的原因更加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據有些媒體報道,陳顯順證券投資諮詢(分析師)執業崗位的登記日期爲2019年8月17日。按照證監會的要求,分析師必須在券商從業兩年後才能取得證券分析師資格,此後纔可以獨立署名發表研究報告,在此之前可以聯合署名。

如果上述判斷屬實,則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國泰君安這個大所的策略首席分析師將無法獨立署名發表任何研究報告。

而現在似乎確實如此,近期陳顯順的文章均由黃燕銘聯署,且陳顯順的多數時間爲第一作者。“力挺之意”昭然若揭。

附錄:國泰君安過去幾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簡歷:

李少君:最近一任的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已在證券業從業10餘年,第一份工作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擔任宏觀經濟研究員。2011年,李少君加入民生證券,一開始只是研究銀行業和金融業,對宏觀經濟和政策的分析均有關注,之後才逐漸開始了他的策略研究生涯,並在民生證券做到了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院副院長。2017年3月,李少君加入國泰君安證券,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並先後兼任所長助理、副所長。

喬永遠:2016年離職國君的喬永遠,在做策略之前做過四五年的宏觀研究,並擔任過莫尼塔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後不久,就於2014年因 “400點反彈論”一戰成名。同時,其團隊還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摘取第十二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策略研究第二名和第十三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策略研究第一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