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偶像,自称粉丝,形成饭圈,那花的追随者,该称为什么呢?

古代那些爱花的大佬们,表现自己喜爱的方式可有才得多了,有些甚至让自己喜欢的花因自己而声名大噪。那么,来看一下各花友们的表现吧。

凌霜绽妍:菊花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啸傲风月,自有一股清高的雅气,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孟浩然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但要说到菊花的粉头,那绝对非陶渊明莫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气太大,何况陶渊明又在自己隐居的地方种满了菊花,日日与菊作伴,在远离朝堂的田园里,守着那“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几亩地,孤独而潇洒地当一个隐士。

正如周敦颐曾说的:“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菊花不仅是陶渊明的最爱,还成了有如他这般超凡脱俗的花中隐士。

说到菊,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者,那就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他的一首《不第后赋菊》简直是菊花诗中的一股激荡之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把菊花比喻成黄金铠甲,借菊花抒发豪情壮志,这种凌厉的气势和恢弘的气魄,真的尤为震撼、鼓舞人心。它给了我一种颠覆的感觉,原本菊花给人的形象就是那种高风亮节的、淡淡的优雅美,而黄巢的这首诗,则有一种菊花夺魁天下、气冲霄汉的瑰丽美。

特地用菊花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并将其赋予英雄风貌,也可见黄巢对菊花的喜爱了,这个花粉的位置,黄巢也必须拥有。

花中之魁: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的竞争者可多了去了,又是四君子,又是岁寒三友,见古人赋予了它这么多的称呼,就知道它的受喜爱度已经到了国民级的地步了。

这里提名两位诗人,一位是林,一位是陆游,若还有其他突出的人选,大家也可以说说看。

林逋,后人又称和靖先生,和陶渊明一样是著名的隐逸诗人。说到林逋,总是要提到“梅妻鹤子”的,这是紧随着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签了,谁提起他还不顺嘴来一句“梅妻鹤子”呢。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是他自己说的,也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终生不仕不娶,在隐居期间,就喜欢种梅花,养飞鹤。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梅在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历来被人们盛赞坚强、谦虚而高洁,它的这种品格,常被拿来隐喻本人的志向和情操。和淡雅的人品,也正与之相映。

陆游也是梅花一大头粉,为梅赋诗上百首,一首《卜算子· 咏梅》也是将自己的心意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爱梅,懂梅,所以知道梅无不争奇斗妍的秉性,因而他对梅是欣赏、怜惜的。当然,这里更多的是陆游以梅花比拟自己,借此来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称赞梅的精神,也等同于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高洁人格。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也是真的很喜欢梅花的清冷和傲然不屈了。

水中芙蓉:莲花

来测试一下,说起莲花,你脑海中第一浮现的诗句是什么?是不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这篇散文《爱莲说》直接让这几百年来的世人都牢牢记住了他的喜好,看到没有,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记住你推崇的对象,有时候只需要一次“推销”就行了,当然了,这还需要你足够优秀。

周敦颐将莲花称之为“花之君子者也”,说实在的,要不是因为兰花早就被孔子钦点为花中君子,在人们心中早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君子地位恐怕要被莲花给取了去了。

当然,因为周敦颐,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高洁品格更为人所称颂,在周敦颐的笔下,莲花娴静多姿,既不过于孤傲,也不显得妖冶,而是碌碌尘世中的纯净少女,亭亭玉立的,是最美而洁的存在。

中国名花太多了,每种各有特色,还都有着相关的历史故事,除了以上几种,还有比如花中之王牡丹花、花中皇后月季花、凌波仙子水仙花等等,各有千秋姿色。那么问题来了,你最喜欢哪种花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