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寒窗苦讀多年,爲的就是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在大學裏接受更高層次的文化。只有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才能順利就業。隨着各大高校的擴招,現在考大學已經不是什麼難事,我國大學的錄取率能夠達到79%,也就是說每10個參加高考的學生,有接近8個人都能考上大學。與考大學相比,反而是考高中比較難。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高中的錄取率只有60%,其中10個人中有4個人上不上高中。

該相關數據公佈之後,很多家長和學生表示喫驚,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數據。因爲在大家的認知當中,考大學比考高中難很多。沒想到事實與自己的認知相差如此大。那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優質教學資源有限

我國的人口一直在不斷向上增長,尤其是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之後,人口更是迅速增長。而且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迅速擴張。大面積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家長爲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都會想辦法把房子買在城市,把孩子接到城市去讀書。所以造成了城市學校資源供不應求。高中學校數量嚴重不足,而教育資源又是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的,所以就造成了普通高中學位緊張。

無論是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與師資力量的培養,教師隊伍的強化都需要時間。不是短短時間就能迅速提高的,爲了能夠將學校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只有通過提高錄取分數線的方式將上高中的學生控制在可調配的數額。

2、中考的難度加大

在我國的一些城市,中考已經改革,考試科目增多,試題難度加大。在以前學習的時候,學生們可能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考出不錯的成績。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初二開始就要進行會考。還有體育也要進行考試,一路考下來,真的是身心疲憊。除了平時要完成相應的科目之外,週末還要補課。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對自身的信心打擊很大,在後期的學習過程中深感學習費力,越着急越學不好。高考難,中考也難,在以前我們以爲高考是決定我們人生命運的考試,其實中考纔是我們人生當中第一次大考。

3、職校生佔有了一定的名額

我國實行的九年義務制教育,中考之後學生一般都會面臨這幾條路,成績還可以的學生一般都會選擇上普高,進入公立高中接受教育。成績較差的學生會選擇進職業學校就讀。我國的職業學校數量與普通高中學校的招生比例相當,也就是說除了一部分不上學的學生,其餘的學生上普高與上職高的數量各佔一半。因爲我國除了需要培養學術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才的均衡發展。

職業學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技能,讓學生學有所長。畢業之後可以依靠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技能找到工作。如果所有的學生都進入普高學習,那麼勢必會造成人才的單一化,沒辦法適應社會的人才需要。我國目前仍然是以製造業爲主,對於技術型崗位的人才需求量較大。而職業學校正是爲社會輸送這部分人才。

我們上一所實力強的高中,對於我們上什麼層次的大學有很大的影響。重點高中無論是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是學習氛圍都非常棒。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對我們產生影響。你如果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也會鼓勵自己好好學習,因爲你身邊都是很優秀的人。你也會逼着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優秀。如果你只能考上實力很差的高中呢?你的周圍都是一些差等生,他們有着很不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每天都在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混日子。他們也根本沒想要考大學,如果你只能在這種學校上學呢?你無形當中就會受到這種消極影響,會影響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重點高中,那麼等於你一隻腳已經跨進了重點大學的大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