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一個接着一個登上政治舞臺,他們依靠着手裏的軍隊打出名堂,由於地域的區分,這些軍閥也分成不同派系,以河北人爲主的軍閥,被稱爲直係軍閥,當時還沒有河北省的概念,而是被稱爲直隸省。

北洋軍中曹錕,吳佩孚這些軍閥都是直隸省出身,直係軍閥在馮國璋,曹錕退出一線後,吳佩孚成爲了他們的新領袖,吳佩孚這個人十分厲害,他還一位秀才,吳佩孚最初在曹錕手下做事,在與皖系軍閥的作戰中漸漸嶄露頭角。

吳佩孚帶兵能力極強,這在亂世中就是成功的一大要素,由於直系與皖系軍閥長期作戰,吳佩孚也對皖系的軍閥們沒有什麼好感,直系內部的軍閥之間關係還比較好,對外就不一樣了。

當時吳佩孚就曾在兩湖差點與張敬堯打起來,張敬堯是皖系軍閥,他本人更是貪婪無比,打算要在湖北等地撈錢,吳佩孚不僅恨這些皖系頭目,還非常反感貪污的人,他就威脅張敬堯,嚇得張敬堯倉皇逃走,後來直系又與奉系發生戰爭,吳佩孚也是靠着與奉系的戰爭慢慢成爲直係軍閥的領袖。

直奉軍閥長期對戰,兩邊的關係也很緊張,按理說吳佩孚和他手下的人應該與奉系勢不兩立,然而直係軍閥被北伐軍打垮之後,吳佩孚的手下大部分卻投奔了昔日的敵人張宗昌。

此人是奉系張作霖的心腹,他在戰後收編了大量直系的人馬,自己也一下子就能與張作霖對抗,成爲北方的一大軍閥。吳佩孚則是倉皇逃竄,後來被老蔣控制,移居北平,徹底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吳佩孚手下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不能理解的,直係軍閥與奉系的聯繫還是比較多的,張宗昌原本就是直系的人,他後來才投奔張作霖。

張宗昌這個人能力雖然不太行,但他還是比較講義氣的,投奔他還是能獲得不少好處。此外,在直系敗亡的時期,國內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北伐軍勢如破竹,吳佩孚等人的主力被打垮,這也讓北洋軍閥們產生了恐懼,像老蔣這些人可以被稱作新軍閥,而吳佩孚,張作霖這些都是舊軍閥的代表,他們之前相互殘殺,但此時遇到了強敵,他們反而能團結起來。

吳佩孚的手下也更加願意爲關係更好的奉系效力,他們再不聯合起來,都要被消滅掉。這些人在北伐軍內部沒有關係,也沒有資歷,他們投奔過去也不會得到太好的待遇,還不如就跟着張宗昌這些人幹。

其實直系當時的人馬還是比較多的,光是投奔張宗昌的人就高達8萬多,他們與張宗昌應該是合作的關係,並不是真心要依附張宗昌,只是暫時找一個領頭的,剩下還有很多人分別投靠了張作霖這些軍閥,這也讓奉系軍閥變得越來越強,還能與北伐軍分庭抗禮。

吳佩孚巔峯的時候,也接近統一全國,可惜他始終擺脫不了舊軍閥的思維,像北洋軍閥這些派系,內部也是爭鬥不停,確實沒有太強的凝聚力,吳佩孚的失敗是無法避免的。

曾經叱吒風雲的吳佩孚,在失敗後也相當落魄,晚年他也失去了一切,但他還是很有民族氣節,在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吳佩孚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最終遭受日本人的殺害,他的死非常可惜,吳佩孚的能力在那個時代是頂級的,可惜他生錯了時代,自己註定無法見證國家重歸統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