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蕪湖縣六郎鎮的殷港自古繁華,曾是古徽商貨運中轉、把酒銷金之地。但在時光這把刀下,這個昔日殷實富裕的港灣一度迅速落魄,成爲一片“空心化”的蒼涼之地。直到它遇到了一個叫夏雲興的人,一個從小罹患小兒麻痹症勵志上進的學霸,一個從事藝術培訓的創業者,一個教育集團的董事長,一個藝創賦能鄉村的實踐發起者。一座小鎮,一個人,緣起之時,一扇“藝創之門”被打開,一個港灣在復活,那些更精緻的繁華,更先鋒的活力,都在不可思議地生長。但這並不是一場時光的行爲藝術,而是一場最徹底的人爲創造藝術。

2020年8月24日上午,驕陽似火。夏雲興領着我在烈日下的“殷港小鎮”穿行。

當天,氣溫像我慕名探訪的心情一樣“熱”,而投緣的氣氛又與這氣溫同頻。

看着夏雲興行走不便的腿腳和前胸後背汗溼的T恤,我有些過意不去,卻捨不得打斷他的興致勃勃。畢竟,這一場風風火火的走讀,就是爲了和他當面聊一個天兒!

『We領讀』團隊走進殷港小鎮

從1998初創“流浪者畫室”到2003年大學畢業返鄉創業,再到創立“頂峯教育集團”(全國領先的藝術教育品牌),再到眼前這座以打造“中華美育教育國際共享社區、長江文創智造創新創業平臺、鄉村時尚藝術美好生活家園”爲願景的藝創特色小鎮,夏雲興紮根鄉村幹了22年。

20多年間,他創辦的學校,累計幫助3萬多名學子實現藝術夢、大學夢。他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勵志故事,也成爲了新時代的正能量;多年來,收到了全國各地高校、中小學的演講邀請,影響了近30萬名學子。他本人先後獲得 “安徽省青年創業十佳個人”,2017年還入選了“中國好人榜”。2019年被評爲“全國自強模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夏雲興爲年輕教師團隊上課

如今的“殷港小鎮”是由蕪湖縣人民政府和安徽頂峯教育集團聯手打造的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入口景觀設計叫“藝創之門”,緊鄰G329省道蕪屯路邊(即原104省道蕪屯路路段)。小鎮的藍圖是在3.08平方公里的規劃空間內,將城鄉結合部一個亟待振興的“空心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的試驗田,將一個面臨轉型的“空心園”、一個產業凋敝的“空心鎮”更新升級爲鄉村藝創新空間,讓藝創成爲“美麗鄉村的最佳搭檔”。

G329特色公路景觀

我們邊走邊聊,當小鎮“3號藝術工坊”大門被推開時,一股清涼的風迎面吹來,讓人眼前一亮。只見約1000多平方米的場館被分割成6組獨立空間,每個空間有20名左右學生和1名輔導老師,學生們正在跟着屏幕,上直播的素描課。大廳涼爽清新、安靜雅緻,直播課程畫面和聲音清晰,學生統一着裝、聚精會神……一切都透着專業和有序。

認真上素描課的同學們

一旁的夏雲興壓低了聲音,依然透着按捺不住的得意:“今年高招還沒結束,截至昨天,我們已經被“雙一流”高校、九大美院、獨立院校和一本院校錄取了850人,其中“雙一流”高校199人,九大美院56人!尤其是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他表情亢奮,我內心驚歎,這個成績放在今年安徽的美術生錄取“雙一流”高校總人數中,得超五分之一了吧?!

從藝創展廳走到“小鎮客廳”,曾經的工業廠房,經過空間藝術的加持設計,給人帶來了“新世界”的視覺衝擊。

曾經的工業廠房,如今的藝術空間

“從辦教育培訓到辦特色小鎮,這個界跨得不小啊。緣起呢?”我迫不及待的詢問。

“起初是因爲老廠房是落後產能,效益滑坡,噪音等工業污染對人居環境影響大。當地政府領導很信任我,和我探討有什麼方法能改變。我想到自己辦教育培養了幾萬名學生,能不能將這個空間和青年人才返鄉創業結合起來,打造個‘文創園’呢?!”

“雖然都是文化產業,但您之前的運營管理經驗可以完全匹配新平臺嗎?”

夏雲興坦然一笑:“真上手以後,發現‘文創園’並不好乾!尤其是年輕人想法和我們也不一樣,響應不積極。到了2015~2016年,正在我進退兩難之際,正好有一次去浙江考察,接觸到了‘特色小鎮’概念,於是有了創建‘殷港小鎮’、集聚更多的產業元素來賦能鄉村的靈感。尤其是十九大後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很興奮,感覺到時代的機遇來了。”

當初搞“小鎮”對夏雲興來說“完全是無中生有”。而如今,談起對“特色小鎮”的理解和思考,儼然不亞於他諳熟的美術教育培訓行業了:

“我們這個小鎮的特點是:特而強,小而美,活而新。在三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建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既不同於產業園區,更不同於開發區。小鎮是以產業爲主導的,產業怎麼興旺?文明怎麼挖掘?綜合治理怎麼探索?我思考延升到農業、設計、服務業三大產業融合,從而服務鄉村。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興旺。”

作爲“殷港小鎮”的文化發起人,夏雲興對“藝創”賦能鄉村振興模式的思考“素描感”十足:

“我們的產業是兩塊:一塊是藝術教育,叫藝平臺,一塊是創意、創新、創業的創平臺,兩個平臺合起來叫‘藝創’,實際就是產教融合、文旅融合……我們主要是賦能,以運營爲主,打造平臺,不追求直接投資。當然我們自己也打造一些‘實驗田’,出模式、研發課程,爲鄉村旅遊提供人才和內容的平臺支撐,這幾年一直在這條路上探索!”

城市的未來在鄉村。夏雲興說:“未來鄉村的特色,一定是小而美、特而強、活而新。”在遵循原有的發展格局、業態佈局和生態文化資源脈絡的基礎上,打造田園上的藝創綜合體,融合一二三產項目,實現產、城、人、文四位一體小鎮空間,實現小鎮“國際化藝術教育社區,全國性文創智造平臺,共享型文化旅遊家園”的願景,是夏雲興藝術反哺鄉村的事業夢想。

更讓他心馳神往的是:“讓一水一田、一草一苗、一磚一瓦都成爲寶貴的生態文化資源,以‘藝創+’爲驅動力,搭建鄉村振興的創平臺,爲鄉村振興提供一站式綜合集成服務。”

觸景生情,忽然有一種情愫湧上心頭,我禁不住問他:“看到剛纔上百位學生,在1000多平方米寬敞明亮的藝術工坊裏上直播課的場景,和您當初辦培訓班,招到第一個學生時的情形對比,成就感完全不同吧?”

夏雲興卻說:“在我看來,都是初級階段。雖然現在學生人多了,環境好了,但從不同階段的意義來看,都是初級階段,只是內涵發生了質的飛躍。原來辦培訓班對我來說是無奈,因爲家裏窮,自己身體又不好,靠特長和愛好賺點學費和生活費。可現在是事業和責任,我們確定了將探索特色教育作爲響應國家素質教育多元化、特色化發展的倡導方向,用藝創賦能鄉村,藝術是人內生動力的主要因素,她可以讓人有審美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推動社會創新。能把國家提倡的事和自己能幹的事融合,令人興奮!”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特色小鎮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意工程,沒有標準答案。建設特色小鎮,需要開放包容的人文情懷,更需要創造、智慧和創新,而鄉村振興更需要有價值觀的認同,需要一幫熱血沸騰的追夢人。

“如果沒有特色小鎮這樣的載體,農村很難吸引到人才。我們現在的口號是‘新時代、新青年、新殷港’,如何摸索出殷港經驗?能不能把年輕人吸引到殷港來,吸引到農村來,報效鄉村,既辦好企業也能爲鄉村發展做貢獻?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和夏雲興聊天,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謙虛;沒有聽到他吐創業不易的苦水,也沒有看到有些許的沾沾自喜,能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氣息是“清醒”。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也清楚突破和挑戰的意義。告別後,我們從面對面的交流又轉戰到微信上多聊了幾句,他說的這段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殷港小鎮發展的最大意義,不是產值規模,不是掙了多少錢,而是除了特色產業和運營模式探索外,我們有了一個‘藝創賦能鄉村’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與國家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相契合。”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截至目前,小鎮招商註冊企業100餘家,其中培育孵化企業40多個,促進就業創業人數2000餘人,帶動周邊就業5000餘人,小鎮從原先3000人口,發展到現在達15000餘人!

與此同時,殷港小鎮也不斷榮譽加身,先後榮獲: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全國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2018年文化與旅遊部文化產業雙創扶持計劃支持單位、安徽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安徽省衆創空間、安徽省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安徽省現代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

離開殷港小鎮回望,江水緩緩流淌,小鎮安靜悠然。江水賦予了小鎮美麗的詩情,小鎮又何嘗不爲江水注入了美好的畫意?

總策劃 / 趙媚編 審 / We領讀·悅讀組排 版 / 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