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导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电影的导演王苹,在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时,丈夫突然离世。

她陷入了悲痛中,就算是一直以女强人的面貌示人的她,一时间也走不出悲痛的情绪,直到有人开着吉普车冲到她家,一句话把她激醒了。

王苹本名王光珍,她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当母亲要给她裹脚时,她说什么都不愿意,只要母亲一给她裹上,她就趁着没人时又偷偷拆下来,母亲看她如此倔强,也就放弃了。

当她小学毕业想继续读书时,父亲认为女孩子只要能识字就行,反正将来是要嫁人的,没必要深造。

她跟父亲打赌,说她要是能考上当时最难考的南京一中,父亲就得让她继续上学,于是她努力考上了。

进入中学后,她开始阅读大量进步的书刊,接触新思想,参加了“磨风艺社”社团。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小学当老师,但业余时间她还是跟着朋友一起排练“进步”话剧,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付出心血。

1935年,她在出演话剧《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时,当时南京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纸上刊登了剧照,一张她的侧脸照,她为了不让家人及同事发现就改名为王苹。

没想到公演那一天,她被同事认出来了并报告给学校,学校领导很震怒,说教师不能由一个演戏的来担任,于是开除了她,还让全南京的学校都别聘请她。

《玩偶之家》是一部讲述女性摆脱家庭束缚,争取自由独立的话剧,在当时的进步青年心目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们在看到王苹因出演此剧而被辞退时,就纷纷发表文章声援她。

但是在她父亲知道了由她引起的这场舆论后,就把她关在家不让出门,还合计趁机让她出嫁算了。

她在朋友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了,去了其他地方继续当老师,可她心里还是想继续拍电影,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奔赴太原去试镜《无限天涯》的女主角。在那里,她遇到了此生挚爱宋之的。

王苹的朋友本来托付了宋之的去火车站接王苹的,结果宋之的头一天晚上熬夜写稿子后,第二天白天就起不来,误了去接王苹的时间。

虽然他们的第一次相见不愉快,但王苹被他的才华所吸引,两人结婚了。婚后,她暂时搁浅了当演员的梦想,跟着丈夫一起忙于话剧排练事宜。

新中国成立后,她跟着宋之的和其他人一起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选址、规划、动工,她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和充实感。

1951年,由于她以前是电影演员,对电影拍摄运作比较熟悉,所以她被选中担当军事纪录片《河川进攻》的导演,她边拍摄边学习,穿山越河,终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执导作品。

这次的执导经历让她从演员转变成了导演,也让她作为导演的才华被人所认可,她开始把精力放在学习如何当一名好导演上。

1954年,当她拍摄她导演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时,她从发现怀孕到生下女儿,都没有耽误过拍摄。可在丈夫去世后,她陷入了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一个人待在家里发呆。

作为剧作家的丈夫,给她的事业带来过帮助,他们常常一起谈论关于电影创作的事情,而且他们一起携手走过二十几年,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陈播觉得不能放任王苹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就开着吉普车冲到她家,吼道:“王苹,你是党员吗?”

王苹突然就被惊醒了,回答道“是”,于是陈播拉着她就朝吉普车走去,说道:“你是的话,就跟我走。”

作为党员的信念感让她走出了失去丈夫的悲伤情绪中,她开始穿着一身黑衣在摄影棚里工作起来。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顺利拍完后,王苹像是被上了发条一样,没有歇一口气就继续投入到了下一个电影的拍摄中。

她凭借执导的电影《槐树庄》获得了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后来还被领导亲自点名让她去上海主导拍摄《霓虹灯下的哨兵》,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抽调业务骨干配合她一起拍摄这部影片。

而且她在拍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时生下的小女儿宋昭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导演,拍摄出了《乌龙山剿匪记》那样优秀的作品。

纵观王苹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人,是一个有才华的演员与导演,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也是一个对工作无比认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和钻研精神的人。

她对演戏和电影的热爱,使得她就算因拍戏而丢了工作也要继续这份事业,使得她就算从来没有拍摄过电影,她也敢担起执导拍摄的担子,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她对自身是党员的信念感,使得她一下子就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清醒过来,投入到工作中,顺利把电影拍完了,因为那部电影是承载了有教育意义的使命。

正是她对电影的热爱与付出,才使得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和人们口中盛誉的“军事题材电影艺术家”,并使得她女儿以她为榜样,也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女导演,为大众拍摄了一部部经典的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