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刘荫祥大写意艺术传承研讨会"第四场在网络上举行,专题研讨了刘先生的弟子、山东画家李益兵的作品。

刘荫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国画大家崔子范先生的得意弟子,齐白石大写意流派的优秀传人。刘荫祥先生不久前在天津不幸去世后,他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对老师在表达深切缅怀的同时,一致表示要继承老师的写意精神,在艺术上执着前行,在各自的书画创作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优秀的作品来告慰恩师。这也正是这一系列研讨活动的由来。在前三场研讨活动中,大家对刘老弟子、河北省画家纳祥、四川画家许家洪、江苏画家梁成斌的作品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总结优点,提出不足,使每一个参与研讨的同学都有很大收获。此举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认为这是中国画创作与传承中的一股清流,刘荫祥先生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的学生们有这样的举动而欣慰。

李益兵,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菏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菏泽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牡丹区青年美协副主席。二级美术师,菏泽市博物馆、美术馆画师。

下面是李益兵的作品

研讨活动继续由刘老弟子、《画讯》总编辑徐庆举主持。研讨开始前,李益兵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艺术思考,他说:最近一段时间,琐事多,画的少,抽时间翻阅了一些资料,一直在迷茫,一直在摸索。回头看一下前一段时间的作品,感觉是形式感强了一些,笔墨语言反而减弱了,可能更趋向于构成及装饰性,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感觉还是要回归本源,重新找回笔墨感觉,寻求作品的厚重和笔墨变化,然后再去结合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我今天发出的这些作品,目前看还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想听到大家的真实看法,通过大家的眼晴帮我分析一下,更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研讨开始后,谢剑、孙书正、梁成斌、纳祥、许家洪、柳河、王志毅、徐淑菊、刘木龙等刘先生的弟子先后发言,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归纳大家的发言,李益兵作品的优点如下:

1、学院出身,素养全面,能力较强,所画题材宽博,能工能写,收放自如。写意花鸟注重物象的构成和色墨的交融,不落俗套,己彰显个人的风格。

2、线的运用很好,强化了变形,作品突出了形式感和装饰性,在构图上看出思考很多,布局新颖,开合自如。

3、笔墨娴熟,用色大胆,画面绚丽又不失儒雅气息。强化了线条的灵动性,随机性,把水墨的点线、墨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作品充满浪漫气质,独具神韵,深得老师画品精髓。

总结大家发言,不足之处如下:

1、动物形体夸张有些“怪”,过度夸张,或者说没有很好提炼物体美感的夸张也许是一种夸张误区。

2、注重画面构成和色感,削弱了笔墨的朴拙苍厚,作品总体感觉中有一点甜腻,建议改进。

3、作品偏理性,希望增加笔墨趣味,让画中更具有一种生气。

4、感觉顾及的方面偏多,会影响直抒胸意。

大家的发言结束后,李益兵说:一个人画画往往容易钻牛角尖,很容易一叶障目,多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让我跳出自己固化的思维,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一直感觉作品中缺乏刘老师那种沉稳与厚重,这也是我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再次感谢各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希望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下去,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对刘老师最好的怀念。”

相关文章